循几经败阵,逃回番禺老巢,可那里早被刘裕派出的军兵占领。卢循想夺 回番禺,未能得逞,最终送了命。 这一场反叛和平叛的争斗,从正反面为孙膑的 《将失》一文提供了很好 的例证。刘裕善于准确分析敌情,部署得当,所以连连获胜,不必多言,单 说刘毅和卢循的失败,正是犯了孙膑所说的指挥错误。刘毅盲目自大,不服 气刘裕,又不了解敌情,便盲目出战,结果装备上吃了大亏,又无恰当战术, 只凭侥幸,哪能不败!而卢循所犯错误就更多更重了,他没有指挥才能,又 不肯听徐道覆的正确意见,多疑不决,最后中了刘裕火攻之计,招致惨败。 一次吃了败仗,卢循便信心全失,匆忙退走,因而一败到底,以送命告终。 唐高宗时,吐蕃本来和唐朝友好相处,但后来吐蕃王赞普弄赞病故,新 继位的赞普弄赞的孙子年幼,由国相禄东赞摄政。这个禄东赞很有才能,使 吐蕃很快强大起来,便开始外侵,一连攻占西域18州,并继续入侵。唐廷派 出右卫大将军薛仁贵为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和左卫将军 郭待封为副总管,领兵去讨伐吐蕃。行军到达大非川时,薛仁贵对郭待封说: “此去乌海,路途遥远而且难行,又有瘴气,我军如果深入,实在是一条死 路。然而,我等既然奉命前来,又怎能贪生怕死呢?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死
中求生。当今之计:快速进军便可建功图存,缓慢进军就必败无疑。这大非 川山岭地势还比较平坦,可以建立两个栅寨,储存辎重,留下一万军兵守卫, 我自己率领轻骑前往乌海,抄近路急行军,攻他一个出其不意,定可打败敌 军!”郭待封自愿留守,薛仁贵又再次叮嘱他: “我如果到了乌海,自会派 骑兵来运辎重,那时请您保护辎重一同到乌海;否则,请您务必不要随便出 动!”郭待封满口答应,薛仁贵这才率兵先行,让阿史那道真随后跟进,加 速突进。到达河口,遇到数万吐蕃兵据住险要扼守。薛仁贵一马当先冲锋在 前,凭着一杆大戟,杀入敌军营垒,那真是所向披靡。唐军大队紧跟薛仁贵 拥上,杀伤许多敌军,夺得许多物资和一万多头牛羊。唐军大队乘胜西进, 直指乌海,同时派出随从将领带领一千骑兵到大非川去接运辎重。哪知留守 大非川的郭待封,早已把若干辎重送给敌人了。 事情是这样的:那郭待封曾任鄯城镇守,当时的名位与薛仁贵相同,而 现时却在薛仁贵之下任副职,他认为是一种耻辱,所以不愿受薛仁贵节制, 竟然在薛仁贵领兵出发后,擅自带领军兵运着辎重缓缓跟进。行到半路,被 20万吐蕃大军攻击,郭待封无处可避,只好接战,被吐蕃兵杀得大败,他自 己慌忙逃跑,把数百车辎重全部丢失,薛仁贵哪里知道郭待封如此荒唐,还 在乌海城下眼巴巴地等着郭待封运送辎重到来。阿史那道真领兵到了,仍是 不见郭待封到来。随后,去接运辎重的骑兵回报,郭待纣已经把辎重丢失了。 薛仁贵大惊说道: “这辎重丢失,我们还怎能久留呢?只好飞速撤军了!” 当即下令退军,从近道赶回大非川。郭待封也逃回大非川驻扎。两军刚刚会 合,吐蕃大军40万已随后追来。薛仁贵正要布阵接战,又是那个郭待封,已 经带着部下抢先逃命去了。郭待封的这支军兵一逃,引起唐军全军混乱,全 军失去了斗志。而吐蕃军又是一支久经训练的劲旅,所以,任凭薛仁贵一人 有通天本领,只靠一杆大戟,也敌不住40万吐蕃劲旅。唐军失去斗志,便逃 的逃,死的死,溃不成军了。薛仁贵见大势己去,忙和阿史那道真杀开一条 血路,边战边退。直至太阳落山,吐蕃兵才停止追击。薛仁贵收拾残兵,剩 下的己仅有十分之一二了。薛仁贵除了哀叹,已无计可施。 薛仁贵是唐朝名将,一杆方天画戟,打遍东西,横扫敌军,真是所向无 敌,而这一次证讨吐蕃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