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4/4页)  白话孙膑兵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那么,对于一个统兵 将领在 “德”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正是本文所论述的“义、仁、 德、信、智”这些方面。我国著名的兵法家,历来都十分重视这几个字,只 不过提法略异而已,姜太公在 《论将》一文中提出“五材”作为将领的美德, 并明确回答: “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孙子(武)在其兵 法的开卷首篇 《始计第一》中,就明确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 也。”诸葛亮在 《将材》一文中提出“将村有九”,这九项标准中,除“步、 骑、猛”是军事素养方面的要求外, “仁、义、礼、智、信”五项以及最后 提出的 “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的大将修养,均

    是德方面的标准。除在 《将材》一文中论述将领的品德修养外,诸葛亮还在 其 《将器》、《将善》、《将强》等多篇论述将领的文章中,从正反两方面 深入透彻地论述将应有的品德修养,如 “五强”,要求将领“高节、孝悌、 信义、沉虑、力行”等等,都是这方面的要求。      孙膑在这篇文章中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刻地论述了“义、仁、德、信、 智”。他把 “义”比作“首”,把“仁”比作“腹”,把“德”比作“手”, 把 “信”比作“足”(可惜“智”一项残缺,不知其所比),他这么一比, 不用再多费唇舌,便使人得出结论,这几项是一员称职的将领所不可或缺的。 哪一个健全的人也不能没有头,或缺手、缺足、缺肚腹,健全的人不能缺其 中的任何一项,同样的道理,合格的将领也不能少任何一项。这种比喻论证, 确实言简意赅,很有说服力。      这篇文章不但比喻论证用得好,而且从反面论述其危害也用得很出色。 孙膑一一指出不义、不仁、无德、不信、不智的恶果,从而反证 “义、仁、 德、信、智”是缺一不可的,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