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 章(第3/4页)  白话孙膑兵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吗?诸葛亮计谋很多, 故意派人在小路的山上烧烟,让我们不敢从这条小路走,他把军队埋伏在大 路边等着。我已算准了,偏不中他的计!”众将齐声说:“丞相算得太妙了!” 他们哪里知道,诸葛亮早已对关云长说过同样的话。      这条小路名叫华客道,极难行走,又是雨后,更加泥泞难走。曹军连遭 两次伏击,饭也没吃上,早已疲乏到极点,饥饿难忍,实在支持不住了。许 多军兵扶着棍子,勉强往前挨。那些受伤的更是举步维艰。曹cāo驱赶士兵担 土搬柴,填坑铺路,还让张辽、许褚等将领督阵,只要行动稍缓的,立即处 斩。不少曹兵饿倒在地,曹cāo驱赶人马从他们身上践踏而过。最后只剩下三 分之一的人马通过险路,走上稍微平坦一点的路。曹cāo回头一看跟随的三百 多人,没有一个衣甲完整的。走了一会儿,曹cāo在马上举起鞭子又大笑起来。 众将莫明其妙,曹cāo说: “人们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让我看来,其 实全是无能之辈。他们如果在这里埋伏一队人马,我们就只好束手待毙了!” 谁知曹cāo还没笑完,就听得一声pào响,五百名校刀手两边摆开,关云长已手 提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拦住去路。曹cāo无可奈何地说: “既然到了这 步田地,只有决一死战了。”众将说:“人虽不怕,马已无力,怎能再战呢!” 程昱说: “关公最讲信义,请丞相亲自去求他放行,也许还能过去。”曹cāo 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厚着脸皮去求关云长。经曹cāo苦苦哀求,关云长总 算放给曹军一条生路。当然,这也早在诸葛亮预料之中,关云长刚出发时, 诸葛亮就对刘备说过: “我夜观天象,曹cāo还不该死。把这个人情留给云长 去做,也是一件好事嘛。”      三截曹cāo,把诸葛亮用兵的机变神妙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算准了曹cāo逃 跑必经的路线,选择了最好的时机出击,让关云长烧烟引来曹cāo,真可谓算 无遗策,用兵如神。从诸葛亮用兵的事例,我们可以悟出,所谓用兵的机变, 就是能顺应形势,因时、因地、因人而活用兵法,用超出敌军预料的策略战 胜敌军。      说到兵权的重要,前面已有涉及。总之,对于兵权必须像使用长武器那 样,必须紧握,又必须善于使用,才能发挥其威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兵阵、兵势、机变、兵权,是用兵取胜 的根本。没有兵权,一切都谈不到,这是前提条件;运用兵阵,是作战的基 础,不会或不善运用兵阵的人,是无法取胜的;兵势和机变,可以说是保证

    胜利的手段,不会造成兵势和发挥兵势,就无法压倒敌人,不能保证胜利; 不善机变,就无法超出敌人,同样不能保证胜利。当然,这四项又是相辅相 成的,所以孙膑说: “察此四者,所以破强敌,取猛将也。”

    [兵 情]      [原文]      孙子曰: “若yù知兵之情,弩矢其法也。矢,卒也。弩,将也。发者, 主也。      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而善走。前……今治卒则后重而前轻,阵之 则辨,趣之敌则不听,人治卒不法矢也。      弩者,将也。弩张柄不正,偏强偏弱而不和,其两洋之送矢也不壹,矢 虽轻重得,前后适,犹不中[招也]……将之用心不和……得,犹不胜敌也。 矢轻重得,前[后]适,而弩张正,其送矢壹,发者非也,犹不中招也。卒轻 重得,前……兵……犹不胜敌也。故曰,弩之中彀合于四,兵有功……将也, 卒也,□也,故曰,兵胜敌也,不异于弩之中招也。此兵之道也。       (以下为散简)      ……所循以成道,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译文]      孙膑说:如果想要明白用兵之道,去体会弩弓发shè的道理就行了。箭就 好比士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