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 章(第3/4页)  白话孙膑兵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马谡这才知道事情不妙,下令坚守待援。但王平被张 拦住。蜀军 被困了一天,滴水皆无,吃不上饭,嚷嚷不止。到了半夜,山南的蜀军就打 开寨门,下山投降魏军去了。司马懿又命人沿山放火,蜀军更是大乱。马谡 一看守不住了,就什么也不管了。驱赶残兵冲杀下山,往西逃跑。司马懿放 他过去,张 却带兵追来,亏得魏延挡住,张 才退去。由于马谡瞎指挥, 蜀军大吃败仗,魏延、王平、高翔也无力回天,只好退到阳平关去。马谡的 夫败,使诸葛亮不得不冒险唱了一出 “空城计”,方才侥幸退了魏军,避免 了更大损失。      马谡自恃精通兵法,刚愎自用,实则大大不 “智”。再者,事到临头, 他一见不妙,又慌忙逃跑,说明他不勇。马谡违背军事常识部署军队,说明 他根本不懂用兵之 “道”。不智、不勇、不知“道”,不败才怪!      什么是真 “智”、真“勇”、真“知道”,从上述两个事例不难看出。 和用兵打仗一样,要干好任何一领事业,同样需要从事该项事业的人,尤其 是其领导人,必须有真 “智”、真“勇”,真知“道”。现今是科技大发展 的时代,对领导人的素质要求,仍可概括为 “智、勇、道”,“智”者,是 要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能够掌握国内外各方面的情况,审时度 势地作出正确的决策和指挥,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和虚伪。 “勇”是敢于及 时正确决断,那种 “研究研究”,久拖不决,不敢负责的作风只会误事,要

    勇于决断,敢于负责。知 “道”,就是要真正掌握事物的固有规律,精通业 务,会领导,善管理。时代需要有真知的见的、大智大勇的、真正懂行的领 导人,但愿在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 “王者之将。”      文章的后一部分讲的是统兵将领应该具备的排兵布阵的基本素质和一些 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当然都很重要,统兵将领必须懂得。这些问题其他篇章 还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再多作分析。

    地 葆      [原文]      孙子曰:凡地之道,阳为表,yīn为里,直者为纲,术者为纪。纪纲则得, 阵乃不惑,直者毛产,术者半死。凡战地也,日其精也,八风将来,必勿忘 也。绝水、迎陵、逆流、居杀地、迎众树者,钧举也,五者皆不胜。南阵之 山,生山也。东阵之山,死山也。东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不 流,死水也。五地之胜曰:山胜陵,陵胜阜,阜胜陈丘,陈丘胜林平地。五 草之胜曰:藩、棘、椐、茅、莎。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 胜白,白胜青。五地之败曰:、川、泽、斥。五地之杀曰,天井、天宛、 天离、天隙、天。五墓,杀地也,勿居也,勿囗也。春毋降,秋毋登,军 与阵皆毋政前右,右周毋左周。[译文]      孙膑说:“就地形的一般状况而言,向阳的地方是表,背yīn的地方是里, 大路为纲,小路为纪,掌握了大小道路的分布状况,布阵用兵就可以自如了。 大路畅通的地区有利于运动作战,而小路难行的地区就不便于运动作战了。 凡是用于作战的地方,日照的条件都很重要,对于四面八方风向的变化,千 万不能忘记观察了解。渡河涉水,向山陵进发,处在河流下游,在死地扎营 驻守,靠近树林,在这五种情况下,都容易招致失败,用兵时要特别注意。 适于南面布阵的山是生山。运于东面布阵的山是死山。向东流的水是生水, 向北流的水是死水,不流动的水也是死水。就五种地形对用兵的优劣比较而 言,山地胜过丘陵,丘陵胜过土山,土山胜过小土丘,小土丘又胜过有树林 的平地。五种草的优劣依次是:知母草、荆棘、灵寿木、茅草、莎草。五种 土壤的优劣比较是:青土胜过黄土,黄土胜过黑土,黑土胜过红土,红土胜 过白土,白土又胜过青土。五种可能导致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