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到新野誓不罢兵!” 谁知,夏侯刚追到博望坡左面狭窄地带,突然两边芦苇丛燃起大火, 这时风正大,刹时四面八方火光冲天,烧得曹军人喊马嘶,自相残踏,死伤 不计其数。赵云回马杀来,夏侯冒烟突火飞逃而去。曹军沿途又被关羽、 张飞冲杀,粮草被烧毁,几乎全军覆没。 诸葛亮谈笑之间,以三千新兵,战败曹军10万人马,其原因就在于他善
于利用地形布阵。原来博望坡左面有一座豫山,山右面有座树林,名叫安林, 道路两边还有浓密的芦苇丛,正是设伏的火攻地形。诸葛亮又观测算定当天 必有大风,风助火势,更是理想的火攻天气。诸葛亮再命赵云、刘备连连“败 退”,使用骄兵之计,引诱曹军中计。地利、天时、人和,诸葛亮全利用了, 大获全胜也就是必然的了。 诸葛亮博望坡大胜曹军,和孙膑马陵道歼灭魏军,有异曲同工之妙,其 根本原因就在于能因时、因地、因人,巧妙布阵用兵,真可谓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其实,不仅用兵,各行各业无不这样,一个工厂,厂长的管理水平不同, 效果大不一样。同样一本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法,则会产生不同的 效果。可见,做任何事情都有用兵之道,贵在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巧妙 运用。阅读 《陈忌问垒》的关键,不在学习布阵设垒的具体办法,而在于领 会其运用的巧妙,吸收其精髓,运用于各自的工作。
篡 卒 [原文] 孙子曰: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 德在于道,其富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 孙子曰:德行者,兵之厚积也。信者,兵[之]明赏也。恶战者,兵之王 器也。取众者,胜囗囗囗也。孙子曰:恒胜有五:得主专制,胜。知道,胜, 得众,胜。左右和,胜。量敌计险,胜。 孙子曰:恒不胜有五:御将不胜。不知道不胜。乖将不胜。不用间不胜。 不得众不胜。 孙子曰:胜在尽囗,明赏,选卒,乘敌之囗。是谓太武之葆。 孙子曰:不得主弗将也…… (以下为散简、缺文) ……令,一曰信,二曰忠,三曰敢。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 敢去不善。不忠于王,不敢用其兵。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 姓弗畏。[译文] 孙膑说: “用兵取胜的关键在于选拔士兵。士兵的勇敢在于军纪严明, 士兵的作战技巧在于指挥得当,士兵的战斗力强在于将领的信用,士兵的品 德在于教导。军需充足在于速战速决,军队的强大在于百姓休养生息,军队 受损伤在于作战过多。” 孙膑说: “品德高尚是用兵的深厚基础。讲信用,就是要对士兵明确颁 示奖赏。能够进行殊死战斗的士兵是用兵的王牌。……” 孙膑说: “常胜办法有五条:将领得到君王充分信任,得以全权指挥军 队时,可以取胜;将领懂得用兵规律,可以取胜;将领得到广大士兵的拥护, 可以取胜;军队上下左右同心同德,可以取胜;将领能够充分了解敌情,并 能利用地形,可以取胜!” 孙膑说: “常败的原因也有五条:将领受君王控制而不能独立指挥,不 能取胜;将领不懂用兵规律,不能取胜:将领不和,不能取胜;将领不能得 到广大士兵拥护,不能取胜。” 孙膑说: “取胜在于……明确赏格,选拔士兵,趁敌军……这是用兵取 胜建立奇功的法宝。” 孙膑说, “得不到君王的信任是无法统兵作战的。……” ……一是信,二是忠,三是敢。什么是忠?就是忠于君王。什么是信? 就是对悬赏讲信用。什么是敢?就是敢于抛弃不正确的东西。如果不忠于君 王,就不敢领君王的兵打仗。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