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蔡邑讲经(第2/3页)  梦机国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之处,各代大文豪都有借鉴其处,但此书在众多书籍当中委实文字古奥迂艰晦涩难懂,即便当世学子仍感觉有很多不通之处,这高兴又那里懂得什么见解,似乎只记得学到过《尚书大禹谟》中的十六字心传,那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

    正在苦闷之际,猛然想起老师曾讲此书的博大释义,洒然一笑,看向蔡琰,“一曰敬德,二曰重民!”

    寥寥几字,一语中的,涵盖了此书所诠释的所有概论。

    蔡琰看向高兴的眼神越加明亮,起身福了一礼,“公子大才!”只把身后小兰惊得目瞪口呆,俩人却不知道高兴先前的几个字可是中华后期几千年的集结所在。

    高兴的一句话点燃了蔡琰的求知之心,蔡琰的四个字夸得高兴浑身飘飘然起,俩人就此论起其他书经,也不知为何,此时佳人在前,高兴的头脑越加灵敏活络,综合前世所学,口中妙语连珠,又加前世的性情自由奔放,直说的蔡琰芳心乱颤,二人秉烛夜谈,直至月夜更时,在小兰的咳嗽连连催促下,想起明天便是蔡邑论经方才作罢,双双做辑行礼,高兴也就依依不舍离去。

    “小兰以后可不能对这书生无理,此书生将来或许真能成为社稷之栋梁朝廷之肱骨。”蔡琰心下已是决定,等这次论经过后一定要把高兴引荐给父亲。

    “小姐!这世上的书生高过他的文采的人多了去了,为何小姐单单对这人刮目相看呢”来过蔡府的书生文采之盛小兰看到的不在少数,实在不明白蔡琰为何对这呆子如此高看。

    “文采胜过他的或许有吧,但又有几人能真心了解我内心的想法,而且这世上又有几个迂腐书生有他那么灵动的眼神,洒脱的心性。”蔡琰说着,伸手解下遮脸的白纱,微弱的烛光下印出一副绝世容颜。

    “小姐”

    丫鬟小兰呢喃出声。。。。。。

    俩人自顾聊着,却不知道回到床榻上的高兴,满脑想着轻纱覆面的蔡琰,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第二日清晨,蔡府门前街上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各种羽扇纶巾的书生不一而足,寒冷的酷冬也因为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变的一团火热,高兴看着眼前的熙攘人群,心中惊诧,难怪要在长街论经,这犹如过江之鲫的人群,粗略估计最少也有七八百人。

    日过辰时,蔡府朱门大开,从中走出几个人物,当先一人约莫四五十岁,头戴笼冠皂巾束首,面容清铄,留有长寸胡须,两鬓些许斑白,身穿灰蓝直裾长袍,身后跟着微微躬身的范总管。

    蔡邑!

    高兴与一众杂役家丁站在长街两侧,看着前生今世大名鼎鼎的人物,心中些微起伏!终于看到活的了!这也是高兴第一次看到蔡邑本人,但不知为何看到蔡邑出来,高兴却也只是心境波动一丝,只是看着蔡邑等人的身后,可惜直到府中的家卫一一走出仍没看到蔡琰出现,想起昨晚的夜谈心中竟有些失落。

    蔡邑与范管家一前一后走了出来,说了几句开场话语,随着书生的连声辑礼,蔡邑径直登上最前方一处早已搭建好的木榻之上,这处木榻下有木架托着,比周处略高,也为方便蔡邑讲义。

    蔡邑上了榻上,朝周身挥手致意,众学者都席地坐于塌前,慢慢簇拥着蔡邑,闻听蔡邑道:“昔者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学者,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传春秋着非一”语调清缓,说的正是蔡邑日后著录熹平石经的《春秋》。

    《春秋》高兴前世也曾学习一二,只是此时看蔡邑讲解虽然出自本人感觉仍不如自己老师讲解的通透明了,前一晚又与蔡琰品谈一番,委实有些乏味,待过了些时候,看周处学生热情高涨,不时有书生与蔡邑论经,而蔡邑也时不时要来论经学生的名牌,高兴颇感无聊,环目四顾,见自己这帮杂役有几人已是微微瞌睡,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