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翻译将这句话翻译过来时,赵司令与戴红宾不由哭了起来。是啊,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开始,直到一九三九年,东北的抗战已经进行了八个年头,东北抗日联军一直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日军作战,而今,他们终于不再孤独,在他们的身后,苏联人终于肯出手相助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高兴的吗?
赵司令仿佛看到了黑暗中亮起了一盏明灯,连天都似乎变的晴朗了许多。
“那尔马西同志,谢谢你,谢谢苏联同志。”赵司令喜极而泣,声音有些哽咽了。
从一九三九年九月开始,苏联远东军代表王新林(瓦希里)给东北抗联的领导人发出通知,召集他们到伯力开会。
一九三九年九月,红军北满省委常委冯仲云带着唐少东到达苏联伯力,受到了苏方的欢迎。
其实,唐少东并不愿意来到苏联,当年张少师与苏联在黑龙江流域大战,唐少东的连干掉了少说也有上百的苏联大兵,他对苏联人并不是太有兴趣,然而,抗战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别无选择了。
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我们没有永恒的敌人,我们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我们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句话用在各处都是适用的,当初的敌人,现在可以曾为朋友,而当初的朋友,转眼间就可以反目成仇。
国共两党,在大革命时期合作的亲密无间,可是四一二和七一五之后却成为仇人,西安事变后,两个打了十年的仇人又坐到了一起,可是抗日战争刚一结束,就又反目成仇。
冯仲云与唐少东讲了好大一番大道理,唐少东这才同意,放下原来的成见,陪冯仲云到苏联去。
其实如果有其它的办法,唐少东也是不会到苏联求援的,他的独立师,现在只能称为连了,所有人加在一起,已经锐减到了不到一百人,好在骨干还在,所以,还有战斗力。
独立师的情况在抗联中还算是好的,很多部队,已经完全垮了,现在的抗联,除了加起来也就不到两千人,这其中,还有不少坚持抗日的朝鲜人。
现在是九月,正是秋天,所以,整个黑龙江和松花江虽然没有结冰,但在如此辽阔的冰面上偷渡到苏联,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唐少东所部的护送下,冯仲云一路有惊无险的来到了苏联。
刚一渡江,他们就受到了苏联方面的热烈欢迎,上百的苏联红军拿着标语在等着他们。
冯仲云和唐少东在这里见到了苏军迎接他的谢尔盖大校,冯仲云立即向谢尔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将赵司令释放回国;二是请苏联人向抗日部队提供武器援助;三是请苏联人帮助打通和延安之间的联系。
谢尔盖一笑,他原来在中国做过情报工作,所以,一口东北话说的很流利,他说:“赵司令已经率队回国,打通和延安之间的联系问题他们可以报告莫斯科;至于提供援助问题,他们说事实上已在执行。
“冯先生,我代表苏联政府向您提几个建议。”谢尔盖说道。
“好,请讲。”冯仲云对苏联人的回答很满意,所以,话里也没有了不满的情绪,和颜悦色的说道。
“第一,抗日联军应该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冯仲云一笑,他说:“这个建议很好,但这个问题须由东北的中共吉东省委和中共北满省委共同商议才能做出决定。”
“如果这样的话,我建议在伯力召开一次北满、吉东的扩大会议,以便决定吉东、北满党的统一合并二、三路军的合并和统一。”谢尔盖说道。
“我完全同意,不过,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和红军吉东省委的负责人周中很难联系上。如果你们能够有办法找到周中,我很愿意在苏联境内和他会见,会商大计。”
“好吧,那请你们们在这里等一段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