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诱敌未果便强攻敌城。中原不似蒙古四处游牧居无定所不修城池。汉家大军擅守城,亦擅攻坚,便是元入中原,守城与攻坚同是多为汉卒。
攻城之器造好,陈友谅与王保保便不再伪装,直接推出各种攻城之物,引得高丽人阵阵恐慌。不过他们又哪里会顾及高丽人怎样?二人一路攻城拔寨,高歌猛进,半年时日便打下高丽近半国土,打到了其王城之下。能如此顺利还得益于明军的狠辣手段,明军一路杀过,手上不留俘虏,一旦城破有未能逃出的高丽人,均会被明军找出斩杀,之后那一个个鲜血淋漓的头颅和一堆堆尸骨被砌成一座座小山,高丽人知晓,此为京观,他们以往也曾立过,只是他们皆是封土而成,了不起能浇筑千八百敌卒尸身,明军所筑却皆以尸骨为基,血肉为泥,头颅为山。
辟土军原为丐帮之人,丐帮虽有些许败类,但亦有着心存正道的侠义之士,如此做法初时还尚有不忍,高丽虽为蛮夷,但毕竟同为人身,只是军规如铁,他们怎敢违背军令?时日久长逐渐习惯后,他们身上生出了浓厚的煞气,一个眼神便能让他人望而生畏。陈友谅与王保保做此京观,并非因为残暴好杀,他们只想以此震慑高丽人,击溃其顽抗的决心!若辟土军攻城拔寨时能因此少一名伤亡也是好的。
一座座别样的京观几乎成了高丽人心头的梦魇,明军每至一城,守城将领与一众军民皆会面色苍白,神情惊恐,甚至还发生过一城军民在明军到来前集体弃城而逃的事例,高丽王便是斩杀守城大将亦是无济于事,京观的威慑实在是太过恐怖。当然有弃城而逃者亦有坚守不退者,坚守城池的将领用尽计策,却怎瞒得过陈友谅和王保保两人的眼睛?最终也只能成为京观的一部分。高丽王后来虽下达了坚壁清野之命,只是有些城池破的实在太快,那些粮草莫说带走,便是焚烧都未能来得及,因此辟土军粮草不足的问题便暂得缓解,也让陈友谅和王保保不用行那吃人之惨事。
之后高丽王眼看明军兵锋实是无法抵挡,加上明军已攻至王城城下,国内百姓齐齐请求投降,又想中原人一向好大喜功,自己只要递上降表称臣,再上贡一些年轻美貌的女子与金银珠宝,定能解高丽之祸,说不准自己王室还能得些好处。他们历朝历代之王皆是如此,因此与两丞相商议后便拟表请降。降表呈上后,明军果真停下了攻城,让他们暗松一口气。中原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大喜功,自己等人只是名义上称臣,遇有灾荒还能请求中原的宗主国相助,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好,若早能想通,他大高丽国土何至于沦亡过半?日后想要换回那些国土,还不知晓要耗费多少金银宝物。
高丽王上表请降,送来美貌贡女一百,千年老参百株,更有珠宝若干,来时江渊虽说屠尽高丽,但遇到高丽王请降还送来了各种贡品,陈友谅和王保保也不敢擅专,谁知道陛下见了这百位贡女和一应珠宝财物会不会改了主意,易水楼之人脚程快,他们便托易水楼之人前往燕京禀报,等候陛下旨意,这些贡品和贡女再托易水楼之人帮忙监看。
江渊看过战报,将之扔到面前案几之上,那份降表却连碰都未碰,冷笑一声道:“哼,战得过便战,战不过便降,高丽王打的真是好主意。”顿了顿又徐徐道:“高丽蛮夷,不通诗书,不懂礼仪,不知忠义,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留着终究是个祸害。雄五十四,你火速回返高丽,传朕口谕,此降不受!朕许陈友谅临机决断之权,无论他用什么方法,高丽人不论男女,不论老幼,一概不留!”
雄五十四在天雄分楼排名第五十四,便称雄五十四,他闻言抱拳躬身道:“属下领命,不知陛下可还有吩咐?”江渊摆摆手,靠在龙椅上,双目微闭,道:“没了,你去吧。”雄五十四道:“是!属下告退。”说完倏忽一闪,消失不见。
其实江渊征高丽,也并不仅仅只因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