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治病必求其本(第2/3页)  慈荫医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符瑶正专心的品着阿秀沏来的茶叶,听霁光突然问题,一时有点紧张,“我可以问吗?”

    霁光笑笑,“你一定在想,你家嫂子素禀肝火,为何我还敢重用姜c桂一类温通之药,明明用龙眼c人参等温补之药,又加五味子以收敛,为何患者却恶露下而病止?”

    “恶露?”风栾医书看的不多,在一边插话。

    “就是产后胞宫之内淋漓不尽的恶血,我猜符瑶家嫂子发病前恶露一定是突然中止。”姚霁光今日心情不错,乐得与大家讲解。

    见符瑶连连点头,霁光又接着解释道,“治病必求其本源,抓其主症。患者虽有握拳,怒目上视,牙关紧闭等实证的表现,但这些都不是主证。要知道,你家嫂子真正的主症是闻声则惊,见生人则惕,这可是正气大虚的表现。”

    “若说症状上让你困扰,望闻问切,切脉是辅助诊断的最直接方式。她的脉象并无洪大的表现,反而是细涩又微弦,再加上她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考虑,她正气大虚加上腹内虚寒c气血不通的证型就很明显了。”见符瑶瞪大眼睛,依旧一副懵懂的样子,霁光想了想,继续道,“你可有想过,她呕吐出的清涎量少质清,几无酸臭味,又怎可能与肝火扯上关系?你的辨证,恰恰是辨反了。”

    “是了!若是肝火过旺,应是大量呕吐黄腐臭秽之物才是!”符瑶这才豁然开朗,“在这之前,我竟未注意到呕吐物也算症状的一种。可真是读再多书也是纸上谈兵了”符瑶感叹,“那为何她会突发惊厥?可是与我给她开的药有关?”

    “之前她目中干涩,可能只是产后血少不能荣养的缘故。熟地与白芍均是性寒之药,功效又可收敛,让她原本的虚寒之体更加凝涩不通,甚至恶露都不能顺利流下。体内积聚了太多寒湿淤血,自然会发惊厥。”

    霁光指尖绕着茶杯口轻轻打转,仔细回想着诊病过程。“这类疾病正常应用桃仁c红花之类温经活血的药物,只是她身体太过虚弱,一旦用桃仁c红花破血行血,很可能会血流不止而亡,太过于危险了。我便只好给她一边用生姜c桂枝温通中焦,一边用人参c当归c龙眼大量补血。《内经》素问篇里有说过,“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凝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如此稳中求胜,才不失医人之道。”

    “你可是看过宫中的《内经》全本?”这次李符瑶虽是听懂了霁光的意思,注意力却完全被《黄帝内经》给吸引住。

    《黄帝内经》文章晦涩,章节繁多,流传千年,已有太多章节难以寻到,普通大夫别说读懂,就算家里能集齐一两章都属少见。就算李符瑶家中也是只有《素问》篇中的八卷而已。据说宫中太医院中有《内经》全本,但那是属于太医院的书,他人不可借阅抄录。

    “宫中那套可不是全本。”霁光淡淡笑笑,面上流露出些许傲气,“宫中那套书如果没说错应该是唐朝王冰所校正吧?至唐朝之时,内经早已丢失太多卷,王冰也只是在他所能搜寻到的基础上整理修改,又加上一些他自己的推测而已。里面不少错漏之处。”

    “那c那你看的版本是”

    “放心吧我这里根本就没全本!”霁光看符瑶惊成这样,又恢复了那一脸戏谑。见符瑶的表情瞬间没落下来,霁光真是感觉自己坏的有些过头,“呐,这些传说都是我游历江湖的时候听一位老者谈起的,他教我好多《内经》和《伤寒论》的知识,如果你感兴趣,以后可以经常来,我讲给你听。”

    《黄帝内经》相传上古时期岐伯所作,是医学著作的始祖,但其真正的传承岐山医学流派几已失传。而《伤寒论》则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做,至今已形成医界最为尊崇的经方流派,不少宫廷御医均是此流派的学生。不管是岐山流派与经方流派,都不是普通医者所能接触到的。

    “父亲总说我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