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十年为期限 半年稳西北(第2/4页)  重生三国之法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等等。

    话说西北在蒋琬的治理下,一派清明气象,百姓耕作,吃穿不愁,大军屯田,粮食自产,又劝勉学业,尊师重道,微微有先汉遗风。魏国曹丕也励精图治,任贤用能,广集言路,厉兵秣马。东吴孙权有良臣在侧,孙权自己也研习经义,通晓古今,东吴也欣欣向荣。乱世出英雄,都是被世道逼出来的,有谁敢不顺从民心,倒行逆施,只有自取灭亡。

    孝直为了更好地发展西北的经济,建议汉主以长安为基点,建立与江陵商业的联系。太傅许靖反对说:“商业乃为利之人所经营,不应当列大雅之堂,故而商君重农抑商,商人重利轻仁义,此事万万不可。”孝直辩驳道:“商人重利,但商人却可以为百姓便利,为朝廷解忧。若无商人,盐铁布帛不通,若无商人,四海物品不流,若无商人,天下将固步自封。商人重利,只要官府法令稍加节制,就不会有奸商出现,物品流通便捷,百姓吃穿都可以解决。”汉王最终采纳。

    盐业,从东方晒盐,运往西部,孝直唯恐不足,又遣自愿之人前往玉门关以西的盐湖晒盐,这样全中国的食盐就不会担忧了,轻易不会出现抢食盐的混账事情。上联:日本人在辐射中等待碘盐.;下联:中国人在抢碘盐等待辐射。横批:无“盐”以对。上联:日本是大核民族;下联:中国是盐荒子孙。横批:有“碘”意思。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盐王爷,等混账事在中国这个愚昧占大多数的国度里,让人哭笑不得。

    农业,粮食,孝直不许个体商人囤积超过五十万石粮食,不许商人自行抬高粮价,商人一旦囤积粮食,就是危险的事情,就可能导致商人在紧要关头要挟老百姓和官府的事情。防患于未然,这个的首先考虑到吃饭的事情。商人将南北的农产品互换买卖是可以的,这个是商人的自有,和他们赚钱的正当来源。

    布帛,孝直建议与蜀锦搭上联系,将蜀中的蜀锦运送出来,能卖的好价钱,将东方的土布又贩卖给普通老百姓,价格实惠,双方互利。于是百姓衣不蔽体的事情再也没有了,大半都能在店铺里买一两匹质量一般的布帛,回家缝几件合身的衣服。西北的面貌于是为之一变。

    铜铁,铜铁是兵器和家具的必须材料,铜铁的通畅可以提高生产力,也可以提高军事装备质量。锄头一般都是铁质的了,兵器也像模像样的,邦国才有自己的实力。

    马匹,孝直一直以为军马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就相当于后代的高速机动部队,而且马匹的冲击力强大,相当于后代的装甲部队的作用,可以冲散对方的阵营,起到突破和扩大战果的作用。孝直对后代的拐子马以及成吉思汗的闪电战术很有体会,组织起来对付古代的步兵为主的战阵是很有优势的。长安的位置与西羌和匈奴都不是很远,有条件买的大批的骏马,也可以学习卫青为汉武帝出的建议:全国养马,使中国也能出优良的马匹。赵云和马超带领的骑兵在团战中无疑是一把利剑,突刺穿插,效果巨大。

    客栈酒楼,这些地方可以便于搜索情报,可以汇集四方宾客,提高人气。客栈酒楼依然是以天然居为首发展,天然居的特色菜,天然居的经营效益,天然居得到的情报都是十分可观的。民以食为天,旅行的游子或者商人或者学者或者使节都需要客栈为其提供便利,这是公共服务的一项必须。

    各行各业与江陵的商人取得联系之后,长安又增添了又一道风景,商业的繁荣,人气的汇聚,不菲的利益,无不让人赞叹。文人士子皆叹,大汉文景之后又一繁荣气象。

    就在长安繁荣期间,西羌王遣雅丹丞相前往长安,要取先前答应的长安的财宝。先前孝直为求最大胜算,曾答应与西羌一道攻下长安,长安财宝尽归羌王,可是羌王的十万人马在过秦川之后就被曹真和张继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回。所以,既然羌王没有攻入长安,就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