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
群雄齐聚武当山,参加观鼎盛会,但是大会未开,却现出纷乱之象,都是武林中人,平时心高气傲,快意恩仇,此时聚在一起,曾有恩怨的对头,难免要任侠使性,斗气纷争。为平息乱象,确保大会顺利进行,掌门璧清在众人面前定下了三条规距,因这三条十分的合情合理,大家都表示赞同。
但璧清仍不放心,又向少林寺正道大师和峨眉派妙澄师太两人分别拱手道:“正道大师c妙澄师太,你们二位是名门耆宿,武林大贤。”正道和妙澄起身合十俯首道:“不敢当。”
璧清继续说道:“贫道想请两位大师作为公证,监管这三个条规的施行,若有不遵守者,请二位大师秉公处置。”
正道大师道:“善哉,多谢璧清掌门抬爱,掌门所定三条规距,顺天应人,甚合我心,老衲愿做督导,维护这三条规矩的施行。”妙澄也道:“掌门所定之规,对我等多有裨益,老尼也当带头遵从,若有违背者,老尼愿善加劝诫。”
这两人德艺双馨,人人敬服,璧清请他们作公证,自是深孚众望,无人再有异议。
璧清安排已毕,回到场地之前,在中央站定,整肃衣冠,大声喊道:“请宝鼎。”众人站起,翘首张望。只听通往左侧跨院的门内有人高喊一声:“起。”又听多人喊号之声,显然是在用力抬起重物。
众人见左侧的角门十分开阔,似乎是专为宝鼎通过而特地扩大了的。接着只见门内有约三十个武当道士,共同抬着大鼎向外移动,那大鼎用一块很大的黄绫布包裹着,鼎腹之下插有四根大的木杠,木杠用粗绳绑扎在鼎足上,大木杠两端捆着纵横交叉的小木杠,这些木杠把大鼎的重量向周围分散,方便大家搬抬,三十个抬鼎的武当道士都是武功根底较深的,其中就有灵玑c灵岩c灵慧c灵方c灵羽几人。灵玑在最前方作为引领,三十个人肩上各抬木杠的一端,通过角门,将大鼎抬向院中。
众人见那大鼎十分巨大,沉重异常,不禁肃然起敬,全都站起身来,肃立观看。左侧一排中间座椅撤去,人们靠向两边站立,为大鼎通过让开道路。
大鼎被抬至大院正中放下,众道士解开捆扎木杠的绳子,把木杠逐个撤出。有两个小道士抬着一张香案,放在大鼎之前,案上放有香炉和信香,璧清c璧尘c璧云三人站立案前,璧清居中,手拈信香,高举过顶,三人向大鼎叩首行礼,叩首后,璧清把信香插入香炉中。
行礼已毕,璧清上前把覆盖大鼎的黄绫布伸手揭了下来,宝鼎真容立即呈现在众人面前。
只见那大鼎是个双耳四足的大方鼎,通体巨大,需仰视才能见到上延,鼎前口延下方铸有“至阳丹鼎”四字,鼎身周围铸有图形和文字,鼎腹部周缘有饕餮纹样装饰,大鼎由上古青铜铸成,在阳光下发出青幽幽的光芒,威武凝重,气势恢宏。
正道和妙澄分别带领本门弟子在鼎前俯首行礼,其他门派众人也陆续施礼。其实这也是对前辈高人铸造此鼎所表示的至诚敬意。但也有人只是站在当地,并不向大鼎行礼,大家并未在意。
众人礼毕,撤去香案,璧清道:“请各位观看宝鼎。大家不要拥挤,宝鼎就安放此处,每人都能看到,不必急于一时,请各门派按照长幼顺序上前观看。”
首先是各派掌门人上前围绕大鼎,举目观看,只见鼎身周围有三面刻着拳法和剑法的练习方法,另一面刻着内功修炼的法门,图文并茂,而且图形字迹铸印得很清晰,仔细再看,拳谱和剑谱都是每个招式配有两行文字,说明本招势的练法。
少林c峨眉c华山c衡山c青城c崆峒c昆仑c点苍八位掌门人是第一拨,围绕大鼎旋转观看,这几人都是武术的大行家,这么一看,不禁瞿然惊叹,鼎上铸印的拳法和剑法确实精妙独到,招法奇巧,变化神奇,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