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为首,齐来苦苦哀求,陈博楚无奈,又觉武当是本家师门,虽然三人武功尚不能与高手匹敌,但在武当,定然不会有什么危险,于是就答应了让他们一同前来。
三人俱是欢天喜地,对观鼎大会充满憧憬,但对江湖险恶虽有所知晓,并未放在心上。
四人边说边走,陈瑶问道:“爹爹,此次观鼎大会,所示神鼎到底是什么样的神器,有何特别之处,又是从何而来?”
陈博楚道:“此鼎说来,确是一件神器。那是在五百年前,道家一位先辈祖师龙虎真人,云游天下,遍寻九州,求得上古列国,各朝天子诸侯祭天时所用的青铜彝鼎数十件,据说这些礼器都是汇聚帝王灵运之气c吸纳天地元始之精的神通法器,龙虎祖师寻得这些法器后,又招各处能工巧匠,将其熔炼,重新铸成一尊数万斤的青铜方鼎,大鼎铸成后,当年就放置在武当山的五龙宫之内。”
陈瑶三人听得大鼎来由,均感神奇,唏嘘不已。陈博楚又道:“还有更奇者,当年龙虎祖师在铸鼎之时,将一套神功的修习之法铸刻在鼎上,相传这套神功无比高深,如若炼成鼎上神功,足可以独步天下,傲视群雄!”
吴明轩问道:“这套神功刻在宝鼎之上,岂不是人人都能参悟修习,那后来又有几位前辈炼成此功?”陈博楚道:“大鼎铸成后,据说我派历代祖师都曾研习鼎上功法,修为均达上乘之境,但最后都感到穷毕生之力,虽旷日持久,却仍未能将鼎上神功炼至登峰造极的最上乘境界。”
张浩鹏问道:“这是为何?难道是这套神功还另有玄机?”陈博楚道:“即便有何玄机,可前辈祖师中应该不乏明通颖悟者,怎能无人破解。这就是此鼎留下的一个难解之谜。宝鼎铸成后,历经百余年后,蒙古入侵,武当山遭遇战火,此鼎在战乱中也不知所踪。直到五年前,有武当弟子无意中在展旗峰下的一处山谷中找到大鼎,当时掩埋在土石中,鼎足露在土上,玄明掌门带众弟子将大鼎起出移至紫霄宫中,对鼎上武功详加参研。”
陈博楚向女儿徒弟讲述宝鼎来历,三个年轻人如听故事般津津有味,好奇心大动,陈瑶问道:“那这鼎上刻的究竟是一套什么武功,爹爹可知道吗?”陈博楚道:“三年前,你们的师公玄静师傅,奉皇上御旨到京城主持祈福斋醮法会,归来时曾转道咱们家居住了几日,你们可还记得?”陈瑶道:“记得,记得,师公还给我们指点拳法呢!”
陈博楚接着道:“当时我曾向你师公询问鼎上武功,你们师公说道,鼎上所刻功夫,有拳法和剑法,还有内功炼气之法,均是精妙无比。又以拳法和剑法为筑基之功,以内功修习为精进之途,各法融会贯通,终至大成。但修习此功,殊为不易,必具有先天灵根,佐以苦炼,假以时日,方能成就,慧根稍浅之人,炼此功法,也能跻身高手之列,却不能达到至高境界。”
陈瑶急问:“当时师公可曾将此功法传与爹爹?”陈博楚道:“此功是我派至宝,如要传授修习,必获得掌门许可,那时未曾禀报玄明掌门,你师公也不能擅自教我。需待师公回山,求得掌门同意,方能传我功法。此后三年,我一直没有机缘前来武当,此事就此搁置了,今日新掌门璧清师兄盛邀武林各门派前来,参加观鼎大典,你们有幸观摩宝鼎,一定要用心参研,若能悟透天机,炼就神功,也足慰我心了。”
三人听得就要能看到宝鼎神器,还能学到上面的绝顶神功,具是心潮澎湃,一个个喜形于色,激动不已,但三人心中又同时产生了一个疑问,张浩鹏首先问了出来:“师傅,这尊宝鼎既然是我派神器,本应善加珍藏,以防邪恶之徒窃取神功,为祸江湖,荼毒武林。如师傅所说,上代掌门玄明师祖不是就十分慎重,从不轻易让神功外传的吗?可是现在,璧清师伯却为何要把宝鼎公之于众,让各门派都能参习神功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