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倘生死轮回乃天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周而复始,又何来一惧之说,无非放不下七情六欲,若放下便已看透生死,那又有何欢,又有何惧呢?
茅山位于现江苏省的西南部,乃道教上清派的发祥地,被称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享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誉。
茅山的出名源自于众所周知的茅山道士,而茅山道士皆出自茅山宗。
《聊斋志异》中有段故事种梨:“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此文中所说的道士指的就是茅山道士。
茅山宗属正一道,宗承上清派,信奉三清,尤敬元始天尊。茅山道士允许有家室,不忌荤,以行符籙为主,例如画符念咒c驱鬼降妖c祈福消灾等等。
茅山道士多以捉鬼降妖而名闻于世,古时那湖南湘西一带的赶尸之术,也是一时间名声大噪,世人皆感诡异莫测之际不免又闻之而色变。
解放后,无论是占卜c请神c起卦,还是赶尸c驱鬼c除妖,都一律被定义成封建迷信,一系列地打压与取缔,再加上科技时代的来临及其蓬勃发展,现代人大多已经不再相信鬼神之说,对于道家之术更是嗤之以鼻,仅广东c香港一带,算命c起名字c观风水的一些修道之士还在勉强地支撑着。
据传那些大能之士们,大多隐姓埋名,有的深藏于市,有的避世遁入古刹山林之中,江湖曾有句传言:大能不修化大隐,静待一世有缘人。
而自佛教入土中原之后,由于自古当政者的过于偏袒与支持,道教的声望更是一落千丈,而这一切似乎是释c儒两家联手造成的,其实众观历史种种,无非皆是熙熙攘攘c合则两利c各有风光的桥段罢了。
句容茅山,也算是一座名山了,可人家茅山宗就是不愿大开山门招商引资,坚决不学寺庙那套经营之路,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如今的茅山宗也只是作为一处文化遗址而被保留了下来,香火不盛c人丁不旺,要不是后来几代宗主终于想通了,偶尔偷摸着下山做做法事,再靠着后山种的那点蔬菜瓜果自给自足,估计宗门也早散伙了。
话说回来,别说道观了,就是那寺庙也属不易,一座寺庙的方丈就好像一家公司的ce一,几十号人的吃喝拉撒睡都得他操心,这一样样的那样都离不开钱啊!
方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合理经营好自家的寺庙,分配各大执事的工作,例如:法事由谁谁谁负责,斋饭馆由谁谁谁来管,开光店由谁谁谁来经营,募捐由谁谁谁来宣传等等等等,若要做好一寺方丈,没有良好的商业头脑是万万不行的。
至于像传说中那些什么少林扫地僧啊c藏经阁盲大师啊c寺庙烧火怪和尚啊等等,那些深藏不露c身怀绝技的高手牛人们,估计也就只能是在小说中出现了。
即使世上真的有不世高人,想来也是可遇不可求,你若寻他必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他若找你则是弹指一挥之间近眼前。
世事难料,莫过如此,毕竟江湖就是这样:一个众说纷纭c传说神奇的地方
茅山
破旧的道观
门前的广场上
“小师父,小师父,您就收下弟子我吧!”一个满头大汗的胖子,正拉着一位小道士的袖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苦苦哀求着。
眉清目秀且略显羸弱的小道士,一脸冷漠与淡然之色。
这顿山路爬的呀!差点没要了胖子老命,那眼泪水或许有那么一成真心,但九成多来自于他那两条大腿根部抽筋带来的疼痛。
“这位先生,你不要这样拉拉扯扯,男女授受不呃!不是,我们这里真不收弟子。”小道士急忙用力挣脱而出,一边嫌弃地看着耿胖子,一边心疼地查看着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