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为主审官
“什么是忠?”
“忠心?忠诚?忠肝义胆?”
“什么样的忠才能算是真正的忠?”
“历史上,这个字被太多人演绎得淋漓尽致,从夏朝的关龙逢和比干,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和伍子胥,再到南宋的岳飞元帅,以及明朝朱棣时期的方孝孺。”
胡部堂静静的思考着。
这些人,似乎都没有落得好的结局,相反,那些腐败的奸诈小人却能逍遥自在的享受着。
贪墨军中粮草的事情,他早有耳闻,可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已过中年,血不再那么的炙热,他只想着,等清剿倭寇后,便回乡下安享晚年。
可是,有很多事情却是相互羁绊着的。
他也知道,若不除去这只仓鼠,清剿倭寇的事情似乎是无稽之谈。
所以,他也很想除去这只仓鼠,可是,这只仓鼠却是大有来头的。他是严嵩的外侄,而严嵩又是他的老师和恩人。
从忠来讲,个人方面,严嵩有恩于他,他当回报,所以,他便不好与恩师对着去干。
可是,从朝廷的方面去讲,贪墨军中粮草,是杀头的死罪,因为这带给军队和国家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这便是倭寇总是不能清除的原因之一。
但是,若从全面去讲,作为一国之君的嘉靖皇帝,对于国家的社稷,似乎一点也不关心,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玄修大计。
“那么,我的忠诚,该对谁呢?”
“我!到底又是为了谁呢?”
戚继光来了,紧张的气氛依旧如此。
少顷,胡部堂问道:“你怎么看?”
戚继光说道:“刀段将此事上报给部堂大人,便是认可了部堂大人,所以,我们不能做出让刀段不认可的事情来。”
胡部堂点了点头。
戚继光说道:“可是,若让刀段认可的话,严阁老那边肯定是会不认可的。”
胡部堂又点了点头。
戚继光说道:“这,便是矛盾的所在了。”
胡部堂说道:“之前,一人是不希望他立下奇功,另一人则是不希望他有所闪失了,你的那条计,算得上是两全齐美的妙计,可是,这次又当如何?”
戚继光沉默片刻,说道:“我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
胡部堂脸色一变,问道:“哦?”
戚继光说道:“既然是刀段发现了这个问题,便让刀段去处理。”
胡部堂问道:“他去处理?”
戚继光点了点头。
胡部堂慢慢的说道:“他一介武官,且初来乍到,如何能做文官的事情呢?”
戚继光说道:“他身为粮草官,账务出现了问题,自然有追查的权利。”
胡部堂说道:“这倒不假,只是,我担心他的能力。”
戚继光笑道:“部堂大可放心,刀段不光有万夫不当之勇,更有才高八斗之智。”
胡部堂大喜,问道:“怎么说?”
戚继光笑道:“他来浙江前,在京城犯了案子,赵贞吉审他,却被他在公堂上驳得哑口无言,后来,便无罪释放了。”
胡部堂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那好,此事便交予他来办理。”
午后的骄阳,如火。
而那些勤劳的农民们依然在埋头苦干着,或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今年的粮食,到自己手中的,能有多少,能不能不像往年那般挨饿受冻。
成天劳动的人,思想是很少的。
更何况,他们已经认命了。
对于认命这个词语,不知道是人类发展到今天的成功还是失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