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九转玄功之玄妙。
杨戬得玉鼎指示,知道想要解救这满城百姓,也是只能往火云洞而去求那三位圣皇。
三位圣皇虽然和李明珠关系比较好,但天下人族在他们眼中并无什么区别,都是他们之子民。
西岐遭此难,神农自然不会不管,亦是赐下了一草。
此草生来盖世无,紫芝崖下用功夫。常桑曾说玄中妙,寒门发表是柴胡。
杨戬得了柴胡草后,回到西岐按照神农所传之法,亦是解除了这吕岳施展的灾祸。
人虽然救了,不过吕岳这滔天的因果可是已经结下了,最后亦是被杨戬一刀斩杀!
对于这吕岳的下场,谁也没法多说什么,自取死路。
且说姜子牙诛杀完吕岳后,第二日一早,武王设聚早朝,王曰:“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
言未毕,有姜丞相捧出师表上殿。武王命接上来。奉御官将表文开于御案上。武王从头看玩:
“进表丞相臣姜尚。臣闻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说了许多,其实就一个意思,那就是时候到了,现在伐商了。
武王览毕,沉吟半晌。
王曰:“相父此表,虽说纣王无道,为天下共弃,理当征伐;但昔日先王曾有遗言:‘切不可以臣伐君。’
今日之事,天下后世以孤为口实。况孤有辜先王之言,谓之不孝。纵纣王无道,君也。
孤若伐之,谓之不忠。孤与相父共守臣节,以俟纣王改过迁善,不亦善乎。”
子牙曰:“老臣怎敢有负先王;但天下诸侯布告中外,诉纣王罪状,不足以君天下,纠合诸侯,大会孟津,昭畅天威,兴吊民伐罪之师,观政于商,前有东伯侯姜文焕c南伯侯鄂顺具文书知会,如那一路诸侯不至者,先问其违抗之罪,次伐无道。老臣恐误国之事,因此上表,请王定夺,愿大王裁之。”
武王曰:“既是他三路欲伐成汤,听他等自为。孤与相父坐守本土,以尽臣节;上不失为臣之礼,下可以守先王之命。不亦美乎?”
子牙曰:“惟天为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今商王受荼毒生民,如坐水火,罪恶贯盈,皇天震怒,命我先王,大勋未集耳。今大王行吊民伐罪之师,正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如不顺上天,厥罪惟均。”
只见上大夫散宜生上前奏曰:“丞相之言乃为国忠谋,大王不可不听。今天下诸侯大会孟津,大王若不以兵相应,则不足取信于众人,则众人不服,必罪我国以助纣为虐”
武王听得散宜生一番言语,不觉忻悦,乃曰:“大夫之言是也。不知用多少人马?”
宜生奏曰:“大王兵进五关,须当拜丞相为大将军,付以黄钺c白旄,总理大权,得专阃外之政,方可便宜行事。”
武王曰:“但凭大夫主张;即拜相父为大将军,得专征伐。”
宜生曰:“昔黄帝昔拜风后,须当筑台,拜告皇天c后土c山川c河渎之神,捧毂,推轮,方成拜将之礼。”
武王曰:“凡一应事宜,俱是大夫为之。”
武王朝散。宜生又至相府恭贺。百官俱各各忻悦。众门人个个喜欢。宜生次日至相府对子牙说,令南宫适c辛甲往岐山监造将台。当时二人至岐山,拣选木植砖石之物,克日兴工。
也非一日,将台已完,二将回报子牙,宜生入内庭回武王旨,曰:“臣奉旨监造将台已完,谨择良辰,于三月十五日,请大王至金台,亲拜相父。”武王准旨,侯至日行礼。
且说子牙三月十三日立辛甲为军政司,先将“斩法纪律牌”挂在帅府,使众将各宜知悉。辛甲领令,挂出帅府。
扫荡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