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章 追忆(第2/3页)  心如蛇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微的波动。虽未明言,但两次见面之后,他已明白她现下的处境。虽是太后,她手中的筹码恐怕相当有限,否则她不会连一个微末待诏的助力也不放过。

    “宣武牙兵天下闻名,”他缓缓道,“且是节度使私兵。宣武军又掌控汴渠,勾连财赋之地,位置十分要紧。若能争取到宣武节度使支持,并将他征召入京,哪怕他只能带来少量精兵,太后也足够自保。且以他的身份,入京后任职于中书门下也顺理成章,如此便可改变南衙的局面。一举数得,可谓妙着。”

    太后听他点破自己用心,点头道:“我正是如此打算。只是出了姚潜和颜三娘的事,目下局面甚是尴尬,有些进退不得。”

    “太后此招虽妙,却有个极大的弱点。”李砚道。

    “是何弱点?”她眸中闪过一抹幽光。

    李砚淡淡一笑:“太后忘了考虑其他人的态度。许多人必不乐见太后势力增长。赵王打击姚潜,便是明证。这位进奏官是太后与宣武唯一的沟通渠道。他丑闻缠身,太后与宣武不得不有所顾忌,你们的计划也只能暂时搁置。且这件事直接表明太后对于京师的掌控尚有不足,朝中反对他入京任职的人亦不在少数,臣恐怕宣武节度使得重新考量与太后的合作。”

    太后叹息:“我也觉得召他入京之事是不成了。”

    李砚见她眉头深锁,出言安慰:“太后毕竟保下了姚潜,宣武军的颜面也算维护过去了,将来未必没有再协商的余地。目下局势并非危急,暂时搁置倒也不会影响大局。”

    “可这样一来,我就没有任何办法制衡徐太妃和赵王的争斗。”

    “为何要制衡?”李砚反问,“鹬蚌相争,太后不是正好渔利?”

    太后神色忧虑:“神策军可能在太妃手上。她为人行事都太难预料,我怕将来局面会失去控制。”

    李砚微微迟疑:“这倒不可不虑。不过臣有些奇怪,既然先帝遗命允许太后执掌朝政,却为何不将神策军留与太后?”

    太后有片刻沉默。过了一会儿,她将目光移向窗外,轻声道:“毕竟太妃才是皇帝生母。”

    李砚仍然一脸狐疑。就算先帝担心太后大权独揽,让太后与太妃各自分掌一军即可,完全不必做到如此地步。可太后显然不愿多谈此事。她似乎关注起了在窗棂跳动的鸟雀,盯着它们的身影,许久都不发一言。

    “即便如此,”李砚决定自己接过话头,“太后对神策军也不是无法可想。”

    太后一双妙目果然重新凝聚在他身上:“此话怎讲?”

    李砚微微一笑:“太后动不了神策中尉,还不能动军器使么?”

    太后眼中亮起光彩:“这倒是可行。”

    军器使掌管武库器械,不失为牵制神策军的办法。

    “除此之外,南衙重臣虽然普遍与赵王交好,也不代表他们就是一块铁板,未必没有分化他们的机会。”

    太后点头,这也是可行之法。想了一会儿,她忽然又有些迟疑:“你一直在宫外,如何得知这些事?”

    “市井鱼龙混杂,却也是各种消息汇集之所。仔细留心,便能看出不少端倪。”李砚笑答。

    “你……好像变了……”太后低声道,“以前的你就算身处其中,也不会关心这样的事。”

    李砚垂目,片刻后发出一声苦笑:“那时的太后又何尝是现在的样子?”

    当年的顾婉清秀丽娴雅,还有着女子身上难得一见的洒脱。她是高门千金,而他只是一介游民。他们之间原本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可因为她的不在意,悬殊的身份从未成为他们之间的阻碍。那时的他们还带着涉世未深的天真,一心沉迷于棋枰之间的天地,自以为超脱世外,直到骇浪袭来,才发现这方寸世界并不能令他们免于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