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并破天荒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里有一个典故。鲁国的曾参是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有一天,有人跑来告诉他母亲,说曾参杀了人。当时曾母正在织布,不相信。后来陆续又有两个人来告诉说曾参杀了人,曾母有点相信了,忙扔下纺织用的梭子逃亡去了。后来才查明,原来是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与曾参无关。李渊引用这个典故,承认自己为小人蒙蔽,曾经做出过一些怀疑李世民的举动。这些怀疑的举动无非就是李渊借李建成、李元吉的口和手所做的削弱李世民权限的言行。这其实是李渊的本意。李渊现在这么说为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也为父子相见定下了一个基调。
弑兄杀弟(3)
既然父皇都认错了,李世民还能说什么呢?按照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李世民跪在地上,吮吸了父亲的rǔ头。10父子俩抱头痛哭。
在哭声中,李渊和李世民肯定都想到了刚刚死去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为两个儿子的死痛心;李世民则还没适应两个兄弟兼对手的离去,更没有适应用骨ròu鲜血换来的胜利。
五
政变3天后的癸亥日,李渊正式下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此时李世民虽然控制了皇城,但京城内外和关中地区还密布李建成经营多年的部队。李世民的嫡系部队力量还很单薄,面临着建成、元吉余党军事反扑的威胁。李世民紧急派遣张士贵与刘师立两人招募新兵,不到一个月组建了上万人的新军,这才完全巩固了在京城的地位。为了尽快平息政变的影响,稳定人心,李世民集团理智处理了李建成、李元吉集团的成员,不仅既往不咎,还对魏征、王等东宫旧属委以重任。因此幸运的是,李建成、李元吉集团余党在政变后非但并没有反扑,反而是被彻底瓦解了。
两个月后的癸亥,李渊又下诏传位于太子。李世民坚决推辞,李渊坚决要让。甲子日,李世民正式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大赦天下,史称唐太宗。
李世民登基后,立即表彰功臣,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杜如晦、侯君集五人功居第一。同时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以礼改葬。李建成史称“隐太子”。他的五个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都因为“谋反”罪名受到株连。李建成下葬的时候,李世民去宜秋门哭丧,之后以皇子赵王福作为李建成的子嗣。贞观十六年五月,朝廷追赠李建成为皇太子。李元吉玄武门之变中被杀时候只有24岁。他的五个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也都受父亲的牵连被诛杀。李世民即位后,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曰剌,以礼改葬。贞观十六年,李世民又追封李元吉为巢王,以曹王李明作为李元吉的后裔。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庚子日,李渊病重,自知即将离开人世。弥留之际,李渊下诏说:“我死之后,皇帝(指李世民)找个其他的地方继续处理军国大事。我的葬礼,按照惯例执行;园陵制度,务从俭约。”当天,李渊在太安宫垂拱前殿逝世,年七十。李渊过了10年太上皇生活。作为太上皇,又作为开国皇帝,朝廷暗地里进行了多次李渊的葬礼程序谋划。群臣为他上谥号为“太武皇帝”,庙号高祖。十月庚寅日,李渊入葬献陵。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像李渊的为政一样。
六
在李渊葬礼举行前10天,李世民通知史官,要求亲自查阅李渊和自己的《实录》。
《实录》是史官对当朝皇帝言行的记录。每位皇帝自从登基起直到去世,都会有一本自己的《实录》。这是后世评价这位皇帝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古代史官有着强烈的职业道德,坚持忠实记下皇帝的一言一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