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2/4页)  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骑常侍曹彦都随驾前往。曹爽集团几乎是倾巢而出。

    曹爽集团中有人指出了这么做的危险。他就是位居大司农、人称“智囊”的桓范。

    桓范字符则,“世为冠族”,汉献帝时就进入了丞相府,历任羽林左监、尚书、征虏将军、中郎将等职。他资历很老,仕途却不顺畅,直到投到了曹爽门下后才升任三公之一的司农。在曹爽集团中,桓范是政治经验最丰富、行政军事才能最突出的政坛重臣。但桓范在曹爽集团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主要原因是桓范的xìng情、品格和曹爽、何晏等人格格不入。而且桓范xìng格刚毅,耻为人下,与同僚关系搞得很差。一次桓范和妻子发生言语冲突,他竟然以刀环撞打妻子的腹部。妻子当时正怀孕,当场堕胎死亡。桓范还曾编辑汉书中的杂事成书,自以意斟酌之,取名为《世要论》。蒋济时任太尉,与桓范等人在社下相会。群卿列坐有好多人,桓范怀揣着自己编撰的书,要向同事们显摆一下,想当然地认为蒋济等人肯定会虚心阅读。桓范把书拿出来给左右人看,左右传阅到蒋济那。蒋济根本就不看。桓范顿时心里很不爽。当讨论到其他事情时,桓范发怒对蒋济说:“我祖薄德,公辈何似邪?”蒋济xìng情也很强毅,也知道桓范xìng格刚毅,干脆对他不理不睬。宴会不欢而散。所以,尽管桓范能力不错,对曹爽集团也很忠诚,但始终不能真正融入曹爽集团。曹爽对桓范敬而远之,有事的时候找来商量,没事的时候躲着他。

    曹爽兄弟要全体出动郊祭,顺便想散散心。桓范就劝阻说:“大将军兄弟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全部外出。如果有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谁能内入平乱呢?”曹爽很不高兴地说:“谁敢造反!”曹爽执意率兄弟亲信出发前往高平陵。桓范摇摇头,独自留在洛阳。

    二

    桓范的预言成了现实。

    在曹爽集团倾巢而出的前一天夜里,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昭彻夜难眠。这天夜里,父亲郑重告诉他第二天将会有决定司马家命运的大事件发生,要他抓紧休息。司马昭不知是兴奋、激动还是紧张,在床上辗转反侧。而哥哥司马师,早已知情,参与了与父亲的谋划,一上床就鼾声如雷。

    曹爽等人一出城门,久病的司马懿就披挂上阵,带领两个儿子跨马冲出了家门。司马师在暗中早已准备了三千死士,这时纷纷发难。城中许多官员都是司马懿的旧同事,旧部下,见状纷纷加入司马家的队伍,少数采取观望态度,对动乱无动于衷。司马父子关闭了洛阳城的各个城门,之后司马师和司马昭又带人占据了武器仓库及皇宫。事先,司马懿父子显然在洛阳城进行了串联。司马懿控制了洛阳城后,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重臣都纷纷赶来,配合司马懿,出谋划策。司马懿命令高柔假节、代理大将军一职,以王观代理中领军,分别夺取了曹爽和曹羲的军权。曹氏兄弟还在洛阳城中留有许多中下级军官和数量可观的军队。但军营群龙无首,接替的又是朝廷三公九卿,这些官兵没有反抗,很轻易地转化成了司马懿家族的军事力量。

    一切准备就绪后,司马懿带领朝廷重臣入宫,向皇太后郭氏上奏:“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yù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盘互,纵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jiāo关,看察至尊,侯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ròu。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在奏章中,司马懿罗列了曹爽祸乱宫廷内外的种种劣迹,事事有据可查,桩桩可以置曹爽于死地。这些都是曹爽平日不注意的后果。郭太后无话可说,默认了司马懿之前叛乱行动的合法xìng,并授权司马懿成立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