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 章(第2/4页)  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时以“宗室”、“谨重”这两个特点为人所知,可以看成是父亲曹真的翻版。魏明帝曹睿还是太子的时候,和同辈、同龄的曹爽走得很近,两人关系亲密。曹睿即位后当然要依靠曹爽这样的同族兄弟和发小了。曹爽于是开始入仕,历任散骑侍郎、城门校尉、散骑常侍、武卫将军,宠待有加。这样平坦的履历虽然让曹爽积累了一定的行政经验,但显然不能参透政治的实质,领悟政治的技巧。

    曹睿病重选择权力委托人时,在叔父燕王曹宇和发小曹爽之间选择了曹爽作为皇族的代表。为什么选择曹爽呢?除了上面陈述的原因外,还有历史的惯xìng在发挥着作用。曹睿的父亲曹丕就设计了由曹真为代表的皇族和功臣集团共治的后事,曹睿决定继承这样的安排。事实上当时的权力构造也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惯xìng使然,曹爽也就机缘巧合,在曹睿的病榻前被突击提拔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成为父亲之后的又一个首辅大臣。明帝死后,曹爽年幼的侄子齐王曹芳即位,晋升曹爽为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万二千户,并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待遇。

    辅臣争权(2)

    当曹爽受命辅政的时候,他对曹睿的感情是真挚的,既悲伤童年伙伴的去世,又感激皇帝的重托,感觉重任在肩。在曹爽悲伤哭泣的时候,太尉司马懿也匆忙从外地赶来,受曹睿遗诏辅佐少主,成为第二辅政大臣。在葬礼上,司马懿没有太多的眼泪。他经历过太多的政治场面,对死亡和荣誉已经熟视无睹了。曹芳将是他侍奉的第五位主子。他用鹰一般的眼睛扫视着朝野的一切。当年,枭雄曹cāo就是被这个可怕的眼神所震撼,觉得司马懿这个年轻人心术不正,弃而不用的。

    曹爽和司马懿相比,实在是太嫩了。尽管曹爽一夜之间身居首席辅政大臣的高位,但他心里清楚,无论资历、功劳、能力还是在朝臣中的威望和根基,自己都不能与同朝辅政的司马懿相提并论。当年,司马懿和父亲曹真一起领兵作战的时候,曹爽还在和曹睿一起玩捉迷藏。曹爽因为司马懿年德并高,用对待父亲的礼节礼遇司马懿。虽然自己爵位在司马懿之上,曹爽凡事都不敢专断,都和司马懿细心商量。司马懿对曹爽这个晚辈也比较满意,表现得非常客气。

    然而曹爽毕竟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贵族公子哥。这样的人即便能力太高,也不会学会珍惜,不会真正的谦虚谨慎,不会理解稳重、心机对政治的重要意义。同时长期的优越生活条件养成了他们追求安逸享乐的习惯。没过多长时间,曹爽贵族公子的xìng情就显露出来了。他不像刚主政时那般勤勉政事了。他的身边也逐渐聚集了何晏、丁谧等贵族子弟。这些人共同推戴曹爽。他们虽然能力不济,但从小就在争权夺势的大环境中耳濡目染,劝说曹爽不要将权力与他人分享,要独断专行。其中何晏就多次劝说曹爽:“司马懿有政治野心,而且很得民心,我们怎么可以对这样的人推诚委权呢?”说一两次,曹爽没有反应,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曹爽心里的小九九就活动了。他也想专权,也有皇族的尊贵心。最终,曹爽决定首先对司马懿发动进攻。

    曹爽让二弟曹羲替自己上表,请皇帝转任司马懿为太傅。太傅虽然地位崇高,但并不直接指挥部队,也没有直接负责的领域,完全是虚职一个。曹爽这一招叫做“明升暗降”。曹羲的上表对司马懿极尽吹捧之能事,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古代公文写作和政治斗争的双重教科书。笔者不厌其烦,节录精彩片断供读者“观瞻”:“臣闻虞舜序贤,以程、契为先;成汤褒功,以伊、吕为首……今臣虚阁,位冠朝首,顾惟越次,中心愧惕,敢竭愚情,陈写至实。夫天下之达道者三,谓德、爵、齿也。懿本以高明中正,处上司之位,名足镇众,义足率下,一也。包怀大略,允文允武,仍立征伐之勋,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