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 章(第2/4页)  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汉王朝毕竟还得向前走。

    白发思子(1)

    一

    巫蛊之祸最大的扫尾工作就是追捕“前”太子刘据。

    刘彻似乎失去了理智,一再强压朝臣和各地郡县抓捕刘据及两个孙子。抓刘据事小,如何处置事大。看刘彻那样子,似乎要吃掉儿子的ròu才解恨。史载在叛乱平定初期“上怒甚,群下忧惧,不知所出”。就在群臣胆战心惊,不敢开口的情况下,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曰:“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yīn阳和调,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为汉适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之,衔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jiān诈,群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往者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其罪固宜。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臣不胜,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宫下!”令狐茂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对太子起兵杀江充的看法。他认为江充不是什么好人,太子是被小人逼急了才铤而走险的;第二个是劝汉武帝停止对太子和皇孙的追杀。整篇文章从父子亲情入手理论,入情入理,情真意切。

    汉武帝将上书读了好几遍,很有感触。但他叹叹气,还是放下了令狐茂的上书。有大臣希望汉武帝下赦免诏书,放过刘据。刘彻就是不下这样的诏书。

    二

    再说太子刘据带着两个儿子从城南的覆盎城门脱逃后,向东逃到了湖县的泉鸠里(今河南灵宝西部与陕西jiāo界处的泉里村),在一户农家藏匿了起来。

    当地官府没有想到太子会隐藏在贫贱的农夫家中,一直没有怀疑到泉鸠里。

    收留太子父子三人的农夫家实在太穷了。本来就整天为吃饱饭而挣扎的主人家平白多了三张吃饭的嘴,经济情况的窘迫可想而知。主人家忙完农活,还夜以继日地做草鞋,再拿到市场上去卖,补贴家用。

    太子父子三人看到主人家的辛劳,过意不去,也曾帮助主人家一起编织草鞋。后来刘据看情况不能再坚持下去了,想起有一个故人在隔壁的新安县,记得他家很富裕,就想找他接济一下。刘据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来,足见他受儒家思想教育之深,也可见他在政治上的幼稚程度。当他还是太子的时候,能够与他jiāo结的肯定都非富即贵。这些人看中刘据的是太子的光辉,真正的挚友并不多。况且人心也不像刘据理解得那么简单。果然,湖县的故人收到太子的求助信后马上向本县官府告发。

    新安(今河南渑池附近)县令李寿得知太子的下落后,立马带人来捉拿。官兵围捕太子,将农家团团围困住。农家主人为了掩护刘据,上前与官兵搏斗,两位皇孙为了掩护父亲也上去搏斗,都被官兵杀害。刘据自度不能逃脱,躲进房间,在窗户前悬梁自尽了。山阳县人张富昌当时在新安县做县卒,一脚踢开门,李寿上去抱下刘据。刘据没被抢救回来,死了。汉武帝得知刘据死讯后,伤感之余下诏说:“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寿为邗侯,张富昌为题侯。”李寿和张富昌二人仅因为微小的功劳就得以封侯。

    刘据虽然是太子,但是年纪也不小了,生育三男一女。女儿嫁给了平舆侯的嗣子。太子败后,他的四个子女都同时遇害。太子妃史良悌和卫子夫一起葬在长安城南;其中一个皇孙史皇孙和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孙女葬在广明。随太子遇害的两个皇孙和太子一起葬在湖县。

    事情似乎到此结束了。八月,天下发生地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