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 章(第3/4页)  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死的。刘据在情势紧迫之下,同意了石德的建议。

    不多时,宫殿中就来了皇上的使者。使者带来的圣旨命令将专案组的所有成员立即逮捕下狱。猝不及防的江充束手就擒。他毕竟年轻,缺乏政治阅历和磨炼。按道侯韩说是官场“老油条”了,怀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使者也不多说,以抗旨为名,招呼武士将韩说当场杀死。御史章赣也拒绝受诏,与武士发生冲突,结果受伤而逃。宦官苏文没有和江充三人在一起,而是在深宫负责挖掘工作。听到消息后,苏文慌忙溜走,逃归甘泉报信。

    刘据还派出了一路兵马,由太子舍人无且率领,持皇帝的纯赤色符节于当天夜里进入未央宫,与母亲卫子夫联系。卫子夫事先并没有参与造反的谋划,如今面对儿子派来的武士,知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她对儿子的冒险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卫子夫将皇后中宫的侍卫车马和长乐宫的侍卫车马全都jiāo给了儿子,并打开了武器库。刘据分发众人武器,真正踏上了武装叛乱的道路。

    刘据通告留在长安城中的百官,说江充造反,太子替皇上除害,命令百官协助除jiān。刘据命令将江充带出来,痛骂说:“赵虏!你祸乱赵王父子还不够,竟然来挑拨我们父子关系!”江充被斩首示众。在整个过程中,江充都没有说一句服软的话。也许他早就知道“人在江湖漂,怎能不挨刀”的道理。至于与江充联合的那些胡巫则都被绑在上林苑的树上活活烧死了。

    刘据很快就控制了局面。他的造反或者说“兵谏”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吗?

    铤而走险(2)

    二

    当时,接替公孙贺的丞相刘屈留在长安城中。

    刘屈成为丞相也是出于专制的需要。汉武帝刘彻自公孙贺后对外人感到失望,于是扶持皇室成员出任丞相。刘屈就是刘彻的哥哥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是自己的亲侄子;同时刘胜是庶出,又有几十个儿子,刘屈在宗法上对刘彻这一支没有任何威胁。

    现在刘屈是唯一可能与刘据争夺长安城的人。而且刘屈偏爱刘据的弟弟、昌邑王刘,又和刘的舅舅、将军李广利结成了儿女亲家,和李广利一起暗地谋划扶立刘取代刘据的太子位置。只是他没有参与江充策划的巫蛊之祸。他对江充的表演心知肚明。仅仅是出于推翻刘据的共同目标,刘屈没有出来阻止江充主导的闹剧。江充突然被杀,刘屈一下子被推上了前台。刘据抢先发兵攻入丞相府,刘屈拔腿就逃,连丞相印绶都来不及拿。

    刘屈逃出府邸后的表现令人费解。按说现在太子刘据起兵造反,刘屈正可以乘机以“平叛”为名剪除政敌。但刘丞相没有这么做,反而是找了一个安全的地方隐藏起来。刘屈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捉摸不透汉武帝的真实意思。清官难断家务事。对于皇帝的家务事,官员是更难断,也不敢断。弄不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刘屈是反对刘据,但是他还不敢公开与太子对阵,而希望通过施加影响来促成汉武帝废立太子。明知刘据公开造反,刘屈最好的处理方法也只能是找个地方先躲起来。

    刘屈安全后,最重要的是试探汉武帝对此事的态度。于是他派遣丞相长史赶赴甘泉宫,将长安城的动乱报告汉武帝。

    三

    甘泉宫的刘彻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最早是逃回来的苏文哭诉了太子谋反的消息。汉武帝对自己的儿子还是了解的,听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汉武帝说:“太子不会造反的。一定是江充等人把太子逼急了,太子才铤而走险的。来人,回长安宣召太子来甘泉宫问话。”汉武帝不愧为杰出的君主,阅尽了人情世故,做事毕竟稳重。在关键时刻,刘彻的决定无疑有助于整个事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汉武帝派出了使者去征召太子。执行命令的使者是个胆小鬼,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