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的罅隙,的确立刻给了改良派一个实现其提议的机会。不幸的是,这个机会也意味着还有一种权力与皇权并立,即四面楚歌的保守派可倚仗的皇太后之权。
百日维新
在师傅翁同龢的敦促和中国外交失利的警醒下,光绪皇帝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他有意改革政府。同一天,康有为在朝堂上的支持者们劝服左都御史高燮曾,向皇帝呈交了康有为最早的那七份奏折。光绪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或者说愤怒。康有为在一份1897年的奏折中写道:“明朝末代皇帝自缢这种事,是我再也不愿看见的。”通常,这种王朝覆灭的不愉快暗示,是难以言说的煽动性行为。然而,此刻已经到了直言不讳的紧要关头。康有为的真诚和坦率让皇帝相信了他的一片赤诚。毫无疑问,康有为相信皇帝可以承担起复兴王朝c拯救中国的大业。因此,6月16日,光绪在宫中召见了康有为。百日维新由此开始。185
那年夏天,改革政府的所有方案都体现在了变法诏令上。康有为及其年轻追随者们准备了一系列诏书c法令和敕令,供皇帝签署。其中包括:裁撤内务府中满洲人的闲职;裁撤多余的巡抚和总督;组织商会c设立农部和商部;将佛寺收归国有,庙产充作各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偏向策论,而非儒家经典;建议用新机构取代原有的兵c吏两部。
保守派的回应
几乎所有机构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些政令的威胁和冒犯。武将c满洲贵族c精通仪式的汉人官员甚至数百万渴望获得功名,却似乎备错了考试的士绅们都开始从思想上表示反对。满洲人大臣们批评皇帝不守孝道,擅改祖制的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汉人官员们又开始从文化上展开争论。中国传统文明,显然要优于那些从西方模仿来的蛮夷之技。因此,能拯救帝国的是人,而非法;能确保政府良治的是道德成长,而非制度改良。朱震伯之类的官员甚至坚持认为,日本战胜中国已经证明“自强运动”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根本不应该得到批准。另一个名叫朱一新的保守派提出了一条更匪夷所思的论证。据他所说,粗陋而浪费的自强措施已经表明零星地接受西方技术,比完全不改革还糟。因为夷人的机构都建立在夷人的文化基础上,中国的机构则都是以中国的方式而建。把一种文化的产物嫁接到另一个社会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官员们必须辨明中国的“国粹”,然后坚定不移地忠于固有的文化原则。
因此,在康有为坚称孔子在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意义时,保守派却将儒家思想视为中国文化的特定属性。尽管事实证明这种排他主义对儒家政治理论是致命的,后者被伪造成一种普遍适用的政府法规时,反对派仍经常用将其视为“国粹”的争论,来捍卫他们反对西化的立场。湖南人叶德辉等保守派相信,改良派打算通过泯灭本族与异族差异的做法,最终毁灭中国文化。叶德辉笔下的改革派是:
无中外独无东西乎西人辨中人为黄种,是天地开辟之初隐与中人以中位。186
百日维新期间,诸如此类的论证让大多数官员拒不合作,因此,皇帝的这些法令几乎都没有实现。很快,挫败的改良派们就把对官僚僵化的怒气转到了光绪本人身上,指责他情愿相信最糟糕的保守派大臣。
光绪对官僚系统的攻击
改良派尤其怀疑,显然在尽力阻挠科举制度改革的礼部就是保守派的大本营。因此,发现礼部一位下级章京曾拒绝向不在朝中的皇帝和皇太后代转奏折时,改良派们就急切地想要抓住一个扫除该障碍的机会。他们恰到好处的觐言让光绪相信,这种做法相当于违背了他的个人旨意。于是,光绪立刻罢免了六位保守派的礼部官员。被罢职的人中,有个旗人的妻子是皇太后的心腹。于是,此人对慈禧说,他坚信康有为是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