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第5/6页)  琴剑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派出了达摩堂首座弟子宏愿大师镇守上山之路,所以那些想上十王峰的人见了这种阵象,都纷纷摇头大呼可惜。

    琴圣一行进入九华山时,九华山内内外外早已经不胜喧嚣,山下集镇中的客栈c酒馆早就已经座无虚席,就连平日行人寥落的大街小巷都车水马龙。

    无奈之下,琴圣和千湖龙王只好寻了一处距离十王峰较近的村庄,差幸这村庄既偏僻又甚少村民,那些前来看热闹的人还没盯上这个地方,所以村民的房屋倒是有不少还能勉强住人。琴圣和千湖龙王决定暂住在一户农人家中。

    只因距离九华大会还有十余日的时间,各大门派的精锐并未到达,只是派出了部分门人弟子前来勘察地势。

    而那主持本次武林大会的嵩山少林派和武当太和门也只是派出门下弟子到十王峰上筹备武林大会的事宜,两位掌门都没有到来,派中高人也并未派出多少。

    说起这两大门派,却也算得是武林之泰斗,只不过因为各派近百年来人才辈出,虽然这两派的武学确实深不可测,江湖中也几乎默认了其在武林中的地位,但是却也有不少门派口服心不服。

    因为这两派都没有争夺武林金剑之意,一方面当今武林中任意这两派的威望和信誉为最,另一方面因为这两派的实力确实不容置喙,这两派若是联合起来,江湖上再没有谁敢在他们面前生事,这样就可保武林大会无误,也因此才让这两派为本次武林大会的主持。

    这少林派其实就在嵩山少室山中,少林派本属佛门,以少林寺建于少室山之竹林深处,才得名“少林”。早在数百年前,少林派便已名扬天下,因而少林弟子几乎遍及天下,寺庙支派多不胜数。

    这少林派可谓历经沧桑,在历任朝代屡遭兵燹风雨的劫难中始终屹立不倒,确有其非凡之处。

    除去渊源深厚的佛经至理,少林派的绝技更是武林之绝学,相传自达摩祖师以来,便传下《易经》c《洗髓》两部奇书,成为了少林武学之根,也是少林武学之最上乘。少林绝学曾引领江湖数百年,在过去历任武林盟主之中,绝不乏少林出身之人。

    如今,少林派的主持方丈了尘大师便是丹阳寺住持的同门师兄,也正是武林五奇中癫僧的师伯,以癫僧在武林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位了尘方丈之德高望重。

    而那武当太和门与少林派却也算是一家,只因太和门本属道家一脉,俗话说“僧道本是一家”。武当太和门本来有两大分支,一支是以前的太和门,另一支是武当后山的太乙神剑门,其实这两个分支同属于道教真武师祖。

    太和门的武学本以内家修元养气见长,因数百年前太和门的掌门师兄弟二人在武学上的分歧,师兄主练内气,师弟注重拳掌剑器。而练气修元本是道家之必备,又是太和门之主修,那师弟自然难容于太和门,于是师弟在一怒之下率领弟子离开了太和门,就在武当后山自成一派,名为“太乙神剑门”,只是这太乙神剑门虽重于练剑,却仍然是以太和门之心法为辅,只过是将练气用于练剑,以达到以气御剑的境界。

    到了百数十年前,因太和门与太乙神剑门之嫡庶之争又起,在争斗中太乙神剑门败阵,从此归于太和门,而当时太和门掌门的修为却也超人一等,他自知两门本是同源,更知道太和门只重练气而轻于外修,故而收归太乙神剑门之后,重新整理本门武学,历经半生的深研和领悟,才得以传承“六合八法拳”和“太乙剑法”,如此太和门便从此兼以内外之长。

    而太和门之当今掌门三清道长更得内外之长,并且从六合八法拳中悟出小九天拳,还将太乙剑法中冗杂的剑招加以改进,使得太乙剑法更得道家武学之精奥。

    如此看来,这两派长期以来几乎能执武林之牛耳绝非幸致,其独门绝艺确实是其他各派无法比拟。虽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