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未来24世纪宽敞生活的太空城,巴比伦五号(第2/3页)  未来22世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大的自然空间。可以简单对比一下摩天大楼的生活容积和它可以容纳的生活人口。二十世纪末,曾经发生了一起著名的恐怖事件被称为“911“,它成为后世称为“阿拉伯战争,反恐战争”的长达一百多年的低烈度战争,是全球化融合过程中的文化族裔冲突激化成为所谓战争的开端;当时激进者劫持了两架美国民航,撞倒了两座百层高的被称为“纽约双子星”的摩天大楼。消息刚传出来时,各国曾报道,或有数万人伤亡。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这两座大楼中的日常工作人员,就达到几万人之多。不过该事件最终只是死亡三千多人,原因是因为第一次撞击发生在办公室人员上班之前。

    对比纽约双子星和二十一世纪初的所有摩天大楼,可以发现它们的真实建筑面积都不大。象双子星总共不到一百万平方米,平均分配到每个工作人员是四五十平方米的面积。而未来22世纪初纽约阿尔巴尼的环型新城,内径一千米的内盘面积,边脊只有二十多层高,还只是(建筑废材石料堆积的)坝型实心体,建筑面积已经达到一千万平方米,远远超过双子星。当它的脊心最终转化成建筑后,变成一个平均30层高的连绵四千米的环型山建筑城,总可用建筑面积超过三千万平方米。供应三十万人生活工作,还享有多达一平方公里的绿色公共用地,绰绰有余。环型山构型通过把生活工作区间收拢在脊区,从而腾空中央的公共用地,在海洋浮岛中更为明显。这倒是不难理解的,甚至于二十世纪初著名的《冰海沉船,铁达尼克号》,区区四万吨排水量,就已经为两千多乘客提供了宽裕的旅行空间。如果把它的动力舱和煤舱拆除,按照双子星的方式布置,铁达尼克号也同样可以容纳上万人工作生活。未来21世纪末首先出现的浮岛工业城,香港外海的“李嘉诚号”,就是这种概念的产物。而它的前身是排水量达五十万吨的前油轮。

    那么太空城上的“脊”建筑,提供了多大的生活空间呢?未来24世纪第一座投入商业运营的居住型太空城,是美国银河国际公司建造的《巴比伦五号》。名字取于二十世纪末的一部同名的电视连续剧“巴比伦五号”,该片讲述了一个,接纳各种族共同生活的太空城,最终融合了银河各族的文化,缔造了千万年的银河和平和银河联邦共和国,可以视为另一部著名的古老科幻系列片《星球大战》的前传。它的大小也与电视剧中的太空城“巴比伦五号”类似,自转半径两千米基壳长度是八千米,提供了24平方公里的具备常规自转重力的筒底生活区。24个面积各一平方公里的蜂巢状环型山构型中,提供了总共达到12平方公里的自然生态区,和24平方公里的半自然公园区,(凹凸面可以比平面,提供更大的表面积),不计算底面五层的底舱(总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其脊建筑相当于总长60公里,上宽一百米,下宽四百米的33层梯型建筑,建筑生活面积达六亿平方米。

    按照那部电视剧中的30万以下的居民数字,人均享有的建筑面积就多达2000平方米,那就太奢侈了。未来24世纪的巴比伦太空城居民,最终达到了300万!但是人均数百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和平均10平方米的绿地,仍然比地球上的城镇宽敞得多。这是古老的电视剧摄制,无法反映的未来太空城的生活场景:太空船的生活空间,绝非象《巴比伦五号》那样的狭窄船舱,(但最古老的浮岛工业城,象李嘉诚号,就确实是那种狭窄的生活情景);由于太空空间无限,因此解决了建筑材料的太空城民的生活空间,每家都象是宫殿一般宽敞,贫富区别只是在能接受阳光的上层,还是在黑暗中照明的底层,(只有地板和天花板中有不多的天窗),或者是舱内装修的豪华还是赤淋淋的镍铬合金钢舱壁。(为了节省太空城中珍贵循环的氧气,太空城材料要使用不容易被氧化的材料组成,不锈钢是当时较廉价而坚固的工业原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