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节(第6/7页)  登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宰塞及喀尔喀五部在大兴安岭东面的草原上,其霸道与不讲理是可想而知的。哈赤所说的“六大恨”,都是一向自尊自强的他面对喀尔喀部时违心咽下的仇恨。比如第一恨,说的是叶赫部曾有二女,一许嫁给哈赤,即所谓叶赫“老女”,另一许嫁代善。万历25年,宰塞娶走了原许嫁给代善的叶赫金台失之女;万历43年,宰塞的堂兄莽古尔代又娶走了原许配给哈赤的叶赫“老女”。可是在当时,哈赤力量还不够强大,只敢迁怒于叶赫,而不敢得罪宰塞及其背后的喀尔喀部。这也是代善为什么犹豫的原因。如今,他哈赤强大了,敢于面对宰塞的挑战,于是各种新仇旧恨都成为了开战的理由。

    代善听完父汗的话,不由脑门子冒汗。虽然父汗没有明确指责他的谨慎,但是自己怎么也是失去了一次展示果断和英武的机会。他急匆匆赶回自己的正红旗队伍,整备人马,气势汹汹地向蒙古人杀了过去。蒙古人猝不及防,人数又居于劣势,缺乏统一调度,于是被后金杀的大败。宰塞及其两个儿子c色本c巴克c桑噶尔寨等150多人被俘。后金不想和喀尔喀部彻底撕破脸,于是很策略的释放了其中的140人。唯独扣押着宰塞等人。

    为了保住宰塞的性命,经过多次外交往来,以炒花为首的喀尔喀部贵族在12月与后金盟誓,共同伐明。但是盟誓归盟誓,喀尔喀诸部依旧保持着与大明的相对良好关系,并毫不手软的侵掠后金。在后金的史书上,关于喀尔喀诸部背盟的指责不绝于书。万历48年2月,卓奇特扣肯部往袭叶赫;4月,扎鲁特部三贝勒堵截后金使臣,尽掠其马匹和财物;同月,各部台吉拒不接见后金使节;8月,使臣锡喇纳一行财物被劫;同月,使臣伊萨穆一行财物被劫。至此,喀尔喀东面的翁吉剌特部c扎鲁特部与后金保持敌对状态,而西面的三部也与后金绝交。

    十c

    万历47年7月26日,发生在铁岭清晨的这一次战役是一场经常被忽视掉的非常重要的战役。在明亡清兴的过程中,这场战役是蒙古和后金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使得原本一场普通的战役具有了战略决战的性质。如果说萨尔浒一役,使得明金之间在辽东的战略态势发生根本性逆转,明朝由战略优势转变为战略劣势,而后金从战略劣势转变为战略优势的话;那么,发生在铁岭城郊的这一次战役,就是扭转蒙金之间战略态势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之前,虽然有一些小部落介入到女真内部的争斗之中,但是没有如此大规模的蒙古军队与后金进行过正面的对抗,蒙古对于后金依然具有一定的心理上的优势。而后金此战一举击败并擒获强悍的宰塞贝勒,致使蒙古诸部胆寒。此后虽有诸多劫掠c小规模战斗事件的发生,但是除非万不得已,没人敢于正面对抗后金的兵锋。而强悍的宰塞贝勒的战败,也使得蒙古诸部再也没有强者能够纠集万余人的大军去挑战哈赤的权威,即使宰塞本人在日后也不再有这般威望。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封建制是草原诸部采取的继承法则,类似于汉武帝实行的推恩制。每一位蒙古贵族死后,就把他的财产分给自己诸多的儿子。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位蒙古贵族能够掌握的财产c土地和人民就会越来越少。各贵族之间,尔虞我诈,相互争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位英雄,一只苍鹰,统一诸部,团结草原上的力量,对南面的农耕文明形成巨大的威胁。比如成吉思汗,比如达延汗。这些英雄和宰赛临时召集人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往往重整了草原的力量,形成生活生产战斗的统一体。明正德年间,达延汗统一东面蒙古诸部,将其部众分为左右翼六万户,作为财产分配给其儿子。到了万历末年,经过100多年的繁衍,每个蒙古贵族掌握的财产及人民都少得可怜,很多贵族手下只有几十户,几十个男丁。可以想见,在这种情况下要召集一万余人的队伍,需要巨大的威望。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