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节(第1/2页)  登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

    “大哥,二哥来看你了。”贾大岭手扶着监牢的铁栏,望着阴暗的监牢深处的,怯怯地通报道。

    魏忠贤:“什么二哥,二弟的,我哪有这样的弟弟,我没有这样的弟弟。哪有当弟弟的把哥哥抓起来的事情。”

    王进贤:“怎么没有?大哥难道没有听说过玄武门之变吗?”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在中国,各种历史故事早早就通过说唱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中国现存最早的话本可以追溯到唐朝。宋元之际,“说话”大行其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元末明初,战乱频仍,一部分士大夫文人对人民的穷困流离感同身受,同时也由于失去了治国安邦的平台和抱负,埋首于小说的创作。明初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小说史的巅峰期,诞生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伟大的作品。然而,随着朱元璋文化专制主义的强化,这两部杰作并没有开创出一个中国小说创作的繁荣期,相反,中国的小说创作却在很长时间陷入了低潮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专制主义的弱化,在嘉靖和隆庆朝,中国小说的创作终于产生了新的萌动,并在万历朝迎来了一个繁荣期。在嘉靖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民间大行其道,让当时的朝阳产业——刻印书籍行业的老板们赚的盆满钵满。然而,缺乏足够的作品,使得各个书坊的老板们很难进一步做大。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品种,丰富货架产品,书坊老板们不得不亲自捉刀上阵,创作出一大批历史演义小说供新崛起的小市民们消费。其中的代表人物即为熊大木,在嘉靖三十二年左右的短短几年间,书坊主熊大木一口气推出了4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其中就包括以隋唐之际兴衰为题材的《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当然,其艺术水准自然无法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相媲美。虽然都是以历史为素材,以话本为基础,但是罗贯中、施耐庵的素养明显要高出一筹,而他们二位花费的时间也要远远多于急就章的熊大木。

    而作为小市民的一份子,魏忠贤虽然目不识丁,但是肯定是听过《说唐》的。

    二、

    魏忠贤恼羞成怒,他已经很久没有受过这样的羞辱了。他脸红脖子粗,青筋暴起,暴跳如雷:“那你来杀了我吧!那你来杀了我吧!”

    王进贤站在一旁,等他的爆发逐渐平静了下去,悠悠地道:“我今天来是来和你谈未来的,不是来杀你的。”

    魏忠贤恨恨地“哼”了一声,摆出一副气恼的姿势,但是从他警惕的眼神和竖起的耳朵来看,王进贤知道他在洗耳恭听,魏忠贤或许傻、或许憨、或许残忍、或许无知、或许狭蹙,但是他从来不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人。崇祯皇帝甫一登基,魏忠贤立即收敛起自己嚣张的气焰,做出一副忠顺老奴的姿态。而现在他明白,眼下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是王进贤。

    王进贤:“大哥,你们想做什么?擅自在演武场跑马射箭,殴打阻拦你们的武官——你们把这里当作什么地方?这里是山东省,我们山东省是有规矩的,不是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你们被关在这里是罪有应得!

    大哥!我叫你一声大哥。你难道不知道全天下的人都在恨你吗?你在任时,天道不行,天启五年江南大水;我们山东则是飞蝗蔽天;西北地区亢旱无雨,几乎颗粒无收。天启六年的情况更差,西北继续大旱;江南则由水灾转为旱灾;北直、河南、山东等处苦旱又苦蝗,麦田业已失望,秋成又不知如何,民穷财尽,徐淮之间饥民啸聚;五六月间京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