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节(第2/2页)  登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政治意识形态的活动——为“三案”翻案。这绝不可能是出于魏忠贤本人的意见,作为一个文盲,他同他的小伙伴们一样不可能对政治意识形态有什么见解。能够出于如此高度去开展工作、打击东林一党的,只可能是当年被东林党攻击的所谓的“邪党”之流。

    “三案”即是影响明末的三大宫廷案件——“梃击”、“红丸”和“移宫”。其中“梃击”一案出现在万历朝,万历皇帝对于这个不明不白、牵涉甚广、又对国计民生没什么太大意义的案件,采取了果断处置、不预扩大追究、减小其影响、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方针,显示了其高明的政治见识与手段。“红丸”一案出现在泰昌朝,“移宫”一案出现天启朝,这正是所谓“众正盈朝”时期,所谓的东林一党,利用掌权的的有利形势,不但在“红丸”和“移宫”两案上取得巨大的优势,而且还为“梃击”一案做了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定性,在排斥政敌、夺取权力和争取舆论三方面都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正因为如此,在所谓“邪党”眼中,为“三案”翻案,不仅仅是打击政敌、攫取权力的手段,这些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更重要的是,在十分重视名节的明末,这是一个为自身正名、全面洗刷耻辱、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彰扬阉党之“忠正”、确认其统治合法性的手段。

    天启五年,登上政治舞台的阉党中人纷纷上疏,议论早已时过境迁、对于国计民生又没有什么影响的“三案”,着手进行翻案。但是仅仅进行翻案是不够的,阉党不仅仅需要为自身正名、全面洗刷耻辱,在现实政治中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确认其统治合法性,他们更希望青史留名——而且是作为一个光辉夺目的好形象。因此,在天启五年的五月和六月,由吏科给事中杨所修出面,两次请求将有关“三案”的情况和资料汇编成书,仿照《明伦大典》之例,刊行天下。【1】皇帝(当然只是名义上的)立刻批旨准行,并且在九月再次主动提出“将诸奸罪状及守正诸臣向来疏揭并近日屡次明旨,俱著史臣编辑成书,颁行天下,垂示将来。”【2】天启六年五月,《三朝要典》定稿,大工告成,从开馆计,先后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六月十九日,朝廷举行了进书大典,天启帝亲御皇极门内殿,顾秉谦等恭捧《三朝要典》正本进上,百官致辞称贺,大大地热闹了一番。此后正本送皇史宬收藏,副本则发礼部刊刻,赐给百官、颁行天下。从理论上讲,《三朝要典》是皇帝亲自出题,亲自定名,亲自简员修纂,亲自审稿作序,一切出于圣裁,是一部完全钦定的著述,经皇帝之手,“三案”遂成铁案,不容置疑,从而在最高标准的意义上确立了阉党的正统意识形态。

    为了实行严格的意识形态控制,魏忠贤政府的另一重大措施是毁禁天下一切书院讲坛。东林以书院起家,以后立院讲学之风大盛,各地建立了许多书院、讲院,包括在京师的“首善书院”。可以说,东林一党正是通过书院在组织上加以串联,在思想上加以交流,在舆论上加以宣传,极大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上的一言堂,为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所不容。但是说起手段来,还是魏忠贤一党简单粗暴——硬性加以禁绝,引起天下读书人的不满。除禁绝私学之外,阉党又禁止私刊书籍、控制言论自由,希望能够人为制造一个清平世界。其实,社会是人的集合体,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为了表面的和谐,以强制手段防人之口甚于防川,使得小震荡不能释放,那必将会集聚力量,引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变动,这也正是凸显魏忠贤之流愚昧和短视的地方。

    【1】《明伦大典》是嘉靖初年对“大礼议”进行的一次总结性记叙,集中体现了嘉靖帝的意志。

    【2】《明实录》chapter;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