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六二七 登门拜访(第2/2页)  抗战女学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教堂在民国十二年进行了重建,历时9年,在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陈蕴章给林语倒了杯开水,他吹吹热气,喝了一小口说道:“索菲亚教堂是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设计,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高50多米,建筑面积超过7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要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才能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诸位要是想听这钟声,还是要起早赶到教堂。”

    “听起来是很有特色,值得一去。”陈蕴章赞叹说道。

    林语接着又介绍了中央大街:“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那时候还是中国的清朝,算起来也快半个世纪了,这条街与哈尔滨建城几乎同步。当时,清政府被迫同沙皇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提出了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建设直达欧洲大陆的中东铁路计划。同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因为有数千名中国筑路劳工在这一带落脚、生活,所以被称之为“中国大街“,就是中国人生活的大街。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开始。哈尔滨很快就成了俄军的后方基地,一时间,大批俄国人先后涌入哈尔滨,在“中国大街“两侧大兴土木,开商店、建舞厅、盖酒吧、设餐馆、银行、药铺……英国的呢绒、俄国的毛皮、日本的棉布、德国的药品、美国的食品、罐头、瑞士的钟表等等洋货云集。民国十四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民国十七年将“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这条街的建筑是一大特色,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都是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这些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所以这里也被称作东方小巴黎....”

    林语的口才不错,说话语速也相当适中,最重要的是他知识很渊博,时不时还蹦出一些中文和俄文,不过大家都能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如果周敏此刻在现场一定会感叹,他不去做导游真是屈才了。

    “十分感谢林桑的介绍,等明天我们离开,一定找机会去游览一下。”

    “中村君不必客气,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叫相逢即是缘,能在这个地方相识,说明我们还蛮有缘分的,下次再相见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林桑说的不错,很感谢这几天你对我们的帮助。我们回国后会给你写信的。”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