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起看向萧汉,杨收与他相熟,大声道:“请萧掌门指点策划。”众人一起向萧汉拱手请求。
这些应该是早有准备,萧汉心里自然清楚,转头对李从善笑道:“众位如此高看萧汉,着实承受不起。”刚要继续接着谦虚,李从善已摆手道:“萧兄不必客气,今日形势危急,如果萧兄不加指点,我们贸然起事,胜还好说,败则万劫不复。”
众人一头,明显有些担心,跟着突然同时起身向萧汉躬身施礼。萧汉大为惊讶,急忙躬身回礼,返身对李从善笑道:“郑王如今也学会这些手段,真是可喜可贺。”
李从善见他松口,当即笑道:“这还得多谢萧兄教导有方才是。”二人相视一笑,萧汉伸手请众人入座,自己也跟着坐下,脸上也变得一本正经,声音也变得低沉道:“李煜动手已是无疑,形势着实危急。”众人一头。
萧汉继续道:“古语有云: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要想起事,没有充分的准备根本不行,仓促之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分之一。”
众人虽听不大懂什么概率,却也明白他话中之意,再次点头。萧汉却不再继续,转而谈起历史上多次政变,又结合明朝与清朝政变举例,直把众人听得一个个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直感叹萧汉知识渊博,连旁边的慕容秋雨脸上都显出佩服之色。
这一说便是半个多时辰,众人终于听他说完实例,俱感政变不易,好多成功的例子都摆在前面,哪一场不是血流成河,shā rén遍野?如今兄弟反目,朝局动荡,一场动乱下来,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一念至此,众人心态已与先前微有不同,开始轻声谈论所能想到的可怕后果。
萧汉喝了口茶清了下嗓子,看一眼脸色微青的郑王李从善微笑道:“宝贵险中求,我说这些的意思是想问诸位做好准备没有?如果心慈手软是成不得大事的,一旦动手便再无回头之路。”
萧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李从善虽说与李煜微有不同,性格中却也有着李煜一样的优柔寡断。如果造反到中途遇有突变,萧汉不敢保证他不会临阵脱逃或易节投降,那样就把他坑死了。
先前李从善也曾向他表达过不愿意与李煜为敌之意,今日虽说事情危急,萧汉仍不敢相信他会下此决心,因此采用此种方式试探。
李从善闻言果然脸色大变,俊俏的脸上一阵抽搐,终于咬牙道:“只要萧兄不弃,本王一定奉陪到底。”
众将跟着拥上来,每人俱是面色坚毅,一起向萧汉抱拳道:“我等愿与郑王殿下同进同退,请萧掌门指点。”三名文臣互相观望一番,也跟着上前表忠心。
萧汉扫了众人一眼,冷冷道:“诸位能舍出家口性命吗?”江宁知府龙守正大声道:“萧掌门刚才说过,富贵险中求,在下官微职小,却也不愿任人宰割,只要郑王一声令下,我全家十一口全部舍出去了。”
他一表态,众将哪甘落后,纷纷大表忠心。萧汉电视上看得多了,对此根本没什么感觉,只是面带微笑冷眼旁观。慕容秋雨更是一脸淡然,恍若未见。
郑王见人心可用,大为高兴,转身对萧汉道:“请萧兄指教。”众将一起躬身抱拳道:“请萧掌门指教。”
萧汉对他们的表现还是满意的,等众人回坐之后,萧汉变了脸色,一脸严肃道:“刚才说了那么多,只不过是告诉诸位历来造反有进无退,更无中间道路,就算你中途变节,待到局势一稳,也逃不过当头一刀。”
众人变色点头,萧汉继续道:“想要成功,就要在战略战术上详加推敲。当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成功,也是他与诸将早加准备,更兼下手狠厉,这才有了大唐盛世。”
众人相视不语,萧汉又道:“战略上绝不可忽视敌人,战术上更要对路,凡做精心准备者,事情无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