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啥说的,我希望苏兴旺和邢双林也跟着走。”
“这些回头再谈吧!他们两人条件都有问题呢,唔,这是奔桃花沟的盘道,上次进山就走的这条路,瞧!对面山多陡呵!那天夜里真不晓得怎么爬上去的。”杨晓冬回忆到这样的问题,在战争中间常常出现特殊的精力和才华;平常没有暴露的智慧,到紧急关头,才华洋溢了;日常看来体力不能支持的,打起仗来就坚强了。
沿着羊肠小路上坡,穿过树林溪水,按着银环写的地形,他们找到桃花沟农会主任又是支部书记的家。这是在漫山腰新修的三间石头房,没有院墙,门前是一片平地。凭着窗户,抬头可以看到远处高山,低头可以看到沟沿山涧,那里有碧绿成行的桃树。银环不知上哪去了,支书也不在家,领着全村老幼到眺山开欢迎会去了。杨晓冬他们知道地址没有错,便坐在斜坡上等着,不大的工夫,银环同小燕从山坡左面转过来了。银环抱着木柴和蔬菜,小燕牵着支书家那只小山羊。
见到小燕,杨晓冬透着奇怪说:“你怎么来的呀?”
银环替她作了回答。原来,银环黎明雇好大车,放心不下,跑到医院扑了个空,回来的路上碰到小燕,她也是特意到这里看动静的。银环正缺助手,便把小燕同车带出来。她们到达眺山,正遇到肖部长。银环急将几位起义军官家属jiāo代到政治部民运科,即找肖部长汇报工作。肖部长急于要回军区开会,听完汇报,向银环当面作了指示,又给杨晓冬留了一封信。
杨晓冬拆开信,当场就高声念:
晓冬:事情多凑巧,上次你到内线工作时,我等来等去,最后留了封信。现在你要到新的岗位了,指望同你好好谈谈,军区来电话说有急事要我回去,只好再留一封信。但这比上次总要好一些,因为有些问题我已经向你的代表谈了。……
银环制止他说:“别念啦,回头再细看吧,咱们大伙动手作饭,今天吃犒劳,是肖部长留下钱请我们的。”杨晓冬估计信上可能有不便公开念的,不然银环不会阻挠他。看了看下面,果然在预祝工作顺利,预祝行将获得更大的成绩的后面,还有什么祝贺艰苦环境下的幸福生活等字样,他把信收起来说:
“我们三人在这里作饭,燕来抓紧时间,到后沟口找张小山他们谈谈。要张小山和小汤连夜赶回省城去!”
韩燕来推辞说:“把他们叫到这里,你亲自谈好啦!”
杨晓冬说:“谁拿锄谁留苗嘛!今后你负责了,老依赖别人还行?再说也不能叫他们来这里大家乱碰头。……”
约有一个钟头,韩燕来回来了。他说:两人对今夜赶回去都没意见,认为混到敌人队伍里扛个qiāng杆,很有把握。张小山多少有些怪话,他说:要跟着起义部队整编,顶不济也得闹个排长。这一来还得跑到敌人手里当小兵去。
杨晓冬听着韩燕来的话口,似乎对这些错误意见有些同情,本想当时讲几句,看到银环她们收拾桌子摆饭,也就把话压下了。
这顿饭菜很丰富,有胡萝卜-羊ròu、炒鸡蛋,还有一瓶枣儿杠子。四人围了石桌,每人占了一面。银环首先开口说:
“今天房东不在家,咱们借地方在一块吃个团聚饭,也是分散饭,晚饭后我们就要离开啦!”
韩燕来说:“你们到底去什么地方,今后我们怎样联系呢?”
杨晓冬瞅着银环说:“你把肖部长的指示谈谈吧!”
“肖部长根据全国局势、省城情况和上级党委的意图,要我跟杨同志去北京,打算今天夜里动身,那里已经由内线同志找好了房子和职业掩护,还搞了一部电台,也同高参议取上联系。你们这边的工作,部长指示,总的方面仍归杨同志领导,由小燕和我分担你们的jiāo通联络。几时你们安排就绪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