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2/4页)  野火春风斗古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走,邢大婶送出她来,再三叮嘱:“什么时候清闲喽,到我家住几天。”银环告别了邢大婶,从新返回车站。站台上下,除了穿着蓝布坎肩的装卸工人背运麻袋,四下冷清清的很少来往行人,她正在徘徊的时候,听见有人喊她的名字,一回头,发见是小燕。

    两人点了点头,彼此都了解对方的意图,彼此都反映出失望的神色。两人并肩走了一会,银环说:“小燕!办事要一竿子扎到底,咱们作伴到西马庄去一趟好吗?”小燕说:“我离开家的时间不小了,说不定他们也许回家啦!”银环听着有理,两人又赶回西下洼。

    小燕领银环到家,看见自家的房门开着,高兴地向屋里跑。撩开门帘,发现是周伯伯坐在矮凳上,一束一束地择理韭菜根。周伯伯对小燕的莽撞举动实在生气,刚要骂她瞎马撞槽,看到她身后跟着一位姑娘,从神色举止上看,是位有身份的人,便捺住了火xìng,只用抱怨的口吻说:“燕子呀!别学你哥哥,整天在外疯跑,眼看要过年了,什么事儿都得张罗张罗呀。”

    要在往常,小燕会同意老人的意见。现在,这些话她听不入耳,当着银环的面,又不好说什么。她扫了扫炕席,让银环先坐下。

    北屋里苗太太看见小燕家来了女客人,也赶过来了。苗太太平常在男人跟前一般的不多说话,遇到年轻的姑娘媳fù,就变成饶舌的人了。她先问客人姓甚名谁,干什么职业。听小燕说她是杨晓冬的朋友,就编法儿跟银环开玩笑,并恶作剧地问银环什么时候搬到他们院里来住。银环越听越红脸,原想向她打问打问杨晓冬的情况,这一来倒不好开口啦。

    周伯伯听着苗太太的话不入耳,拾掇起韭菜根就往外走,走到门口回过头来说:

    “你杨叔叔不回来,可燕来也不照面,苗先生中午回来说证明书的事,他已同户籍科的朋友说好,只要从联保所里填一张登记表,贴好本人像片,用抽梁换柱的方法,不出三天,就办妥当啦。这是多么重大的事,偏偏迟延着,等着来了查户口的,看倒血霉。”

    银环听了周伯伯的话,起身告辞出来,在大门口外,低声嘱咐小燕:几时杨晓冬回来立刻给她送信,关于取证明书的事,叫小燕转告杨晓冬,一定抓紧弄到手。

    离开西下洼,银环踱到广场,想走又舍不得走,总愿意多等一会碰到他们回来,不知不觉地已经围绕广场转了一周。在一个地方站久了怕引起别人怀疑,向东一拐,漫步走进红关帝庙。庙里点着长明灯,住持僧人正在燃香长跪。一缕蓝烟掠着那尊赤面乌须的神像腾空升起,银环盯着匍匐在地虔诚稽首的和尚,觉着有些可笑。你的祷告顶用吗?你是未卜先知吗?你能知道我现在是什么心情?她捺不住自己望眼yù穿的心情,匆匆退出山门,放眼眺望,四处没有杨晓冬他们的踪影。寥寥的几个过路行人,贴着广场无声地走过;疲倦归来的乌鸦早已停止聒噪,闭住眼睛静憩在枯树枝头;没有暖意的冬日太阳,看看要落到城墙下面;大地上刮着阵阵的冷风。

    银环没精打采地一步步下着石阶,想到杨晓冬他们还没回来,心里dàng起不安的波浪。

    一九三九年冬天,银环高小毕业后失学了。趁着寒假,去瞧姐姐,在那里认识了千里堤的区委书记。他们喜欢这位态度端庄、心地温和的女孩子。因为她是金环的胞妹,又有点文化程度,便给她一些油印的小册子读,还不断给她讲些抗日救国的道理。对解放区的人和事,她觉得都新鲜,遇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觉得可亲可爱。原打算下乡一两天就回去,不料这里的吸力太大,竟使她在姐姐家度过了整个的寒假。临了,这位家境贫寒、童年丧母、寡言寡笑的姑娘,竟向姐姐提出放弃读书参加抗日工作的要求。经过地方党委考虑,同意她参加工作,决定由公家拿钱供她回省城念书,这样她读中学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