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你越是与众不同,越容易被说三道四6(第2/3页)  谁的人生没有低潮,有路就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并不能虚心接受。现在,我们跳出“本案”,来谈谈“形象与歧视”的问题。“被歧视”这东西,心中有,则有之;心中无,则无之。你越是敏感地担心人家歧视你,就越能感受到歧视;你越是麻木地不去考虑他人的无聊看法,就越是难感受到歧视。过分注重用服饰、发型这种外在的东西来包装自己,通常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自卑心,尽管并不是我们对外部评价过分敏感的唯一理由,但它总是加剧了这种敏感的程度。据此我进一步推理:自信心不足的人特别care(关注)所谓形象问题,care形象的人往往认为别人也同他一样care形象。对形象的过分包装只是暂时掩盖了我们自信心的不足,却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我们潜意识中的自卑心,因此我们尽管包装了,却还是担心别人认为我们形象不好。我们越是自卑,越是能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歧视(自卑的人往往缺乏自我认同意识,较依赖于外在评价)。有时候,其实别人根本就没有歧视我们,只因为我们自卑心太重,心里有某种阴影,老是疑神疑鬼,担心别人瞧不起我们,如果能保持内心的正直与自信,即便对方真的有歧视心理,我们也是很难感觉到的。(常常有一些毫无内涵、夸夸其谈的轻浮浅薄平庸之徒在我面前表现得志得意满信心十足,尽管这些家伙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但是这些人的那种“感觉不到歧视”的淡定与自信,则是颇为值得那些有“歧视恐惧症”的人学习的。)有时候,地位越高,越自卑我们往往不能接受自己的虚荣心被他人质疑,因为这会使得我们脆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我们往往会自我辩护:“虚荣心与自尊心、荣誉心的界限很模糊”。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这样两种感情:对赞扬本身的喜爱,对值得赞扬的事情的喜爱。显然,获得赞扬的事情未必真正值得赞扬,而真正配得上赞扬的事情又未必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赞扬。他所说的“对赞扬本身的喜爱”,可以概括为虚荣心。虚荣心强的人往往缺乏自信,缺乏自我认同感。他的自信不是来源于“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而是来源于“我在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个人”。虚荣心强的人,既然缺乏自信,当然容易自卑。我在高中时老不会写作文,每次考试最头痛的就是语文,通常都是其他人试卷都交了,我的作文还没写完,我为此感到自卑。我现在之所以一直努力把文章写好,有一个重要动机就是弥补当年的自卑感。自卑心,尽管并不是一个人对外部评价过分敏感的唯一原因,但它总会加剧这种敏感的程度。虚荣心强的人,自我意识很弱,太在乎外部对自己的评价,因而对外部评价格外敏感。虚荣心越强,往往意味着自尊心越脆弱,因为脆弱的自尊心总是与敏感程度联系在一起。我只知道有“自尊心脆弱”这一说,而不理解“自尊心很强”是什么意思。仔细回味一下,我们通常说的“××自尊心很强”,含义与“自尊心很脆弱”并无任何实质的区别:爱面子,不能在公开场合接受批评——一旦虚荣心无法得到满足,自尊心立刻受到伤害。上级的虚荣心往往比下面的人要强,因此他们的自尊心比下面的人更脆弱。上级可以在公开场合发脾气责骂下属,下属的面子、自尊心是不重要的;而一旦那个下属胆敢“犯上作乱”,在公开场合质疑(即便这个质疑是合理的,也会被认为是顶撞和冒犯)他的上级领导,那一定会伤害到该上级的虚荣心和自尊心。下面的人去求上级办事,如果不懂规矩,空手去了,那铁定会让不少上级觉得“我这官白当了,连下面的人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太没面子了”,于是该上级的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自尊心受伤、感到自卑。但如果是下面的人被上级交代办一些私事,则下面的人会感到十分荣幸,他们是不敢奢望“上面的人”给他礼物的,自尊心也不会受到伤害,相反,如此受领导器重会让他自信心增加。(我记得上小学时,某老师经常在课间或者自习课上交给我几块钱:“苏清涛,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