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3 章(第3/4页)  暗杀1905·第3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武,倒也乐得自在。

    杜心五虽然隐居市井,但心中仍然关心国事,尤其是二次革命bào发时,他在醉乡榭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只因长沙是省城,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前线的消息。

    二次革命是以“刺宋案”为导火索而bào发的一场讨袁战争,但由于军政实力过于悬殊,讨袁军从一开始便节节败退,只勉强坚持了一个多月,南京便被攻陷,孙文、黄兴和陈其美等人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时,已是这年的秋天。

    杜心五根本没有想到,这场起初闹得轰轰烈烈的讨袁战争,竟然这么快便以溃败收场。他来的时候情绪激昂,离开的时候却是无比失望。

    这次离开后,或许是因为意志消沉,此后的三个多月里,杜心五没有再来找胡客。

    等到杜心五再次现身于醉乡榭时,已是这年的十二月。

    杜心五这一次前来,不是为了叙旧论武,而是想拜托胡客一件事。

    他想请胡客出山,替他杀一个人。

    “应桂馨。”杜心五说出了刺杀的目标。

    “姓应的杀害了钝初,现今却逍遥法外。”杜心五说出了刺杀应桂馨的原因,“guó mín dǎng现在失了天下,治不了姓应的,但总须有一个法子,让姓应的付出代价,以命偿命,以祭奠钝初在天之灵。”

    钝初即是宋教仁,杜心五要刺杀应桂馨,归根结底,正是因为九个月前发生在上海火车站的“刺宋案”。

    宋教仁之死

    当初袁世凯软硬兼施,成功逼迫清帝退位,南方革命党兑现之前作出的承诺,准备举袁世凯为大总统。为限制袁世凯的总统权力,孙文在卸任之前,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随后辞去大总统职务,投身铁路实业建设。黄兴自言“难可自我发,功不必自我成”,不久后辞去南京留守,隐居于上海,不问政事。

    至此,同盟会的元老级人物中,唯有宋教仁还在为政治和国事呼号奔走。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内阁因为职权得不到保障,根本无法有效地限制总统的权力。宋教仁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深知必须建立一个与总统权力相制衡的责任内阁制,而责任内阁制的核心在于议会政治,议会政治的重心则在于政党制衡。彼时同盟会还带有一定的草莽气息,各地从事政治活动的党派竟多有三百余个,可谓党派林立,力量分散,局面极为混乱。正因为如此,宋教仁决定“毁党造党”,以同盟会为基础,吸纳一些其他党派,改组成立一个带有建设xìng质的议会型政党,“从事于宪法国会之运动,立于代表国民监督政治之地位”。

    民国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宋教仁不顾一部分同盟会成员的反对,以“朝野合作,新旧合作”为号召,以同盟会为基干,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等小党派,在北京整合成立了guó mín dǎng。

    guó mín dǎng成立后,孙文被推选为理事长,但孙文声称要“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遂辞去理事长一职,委托宋教仁代理。

    刚刚成立的guó mín dǎng,立刻积极投入到第一届国会选举当中。为帮助guó mín dǎng争取国会选举的胜利,宋教仁于十月离京南下,在南方各地发表演讲,抨击时政,宣传政见。他每到一处,均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很快在南方刮起了一股凌厉的“宋教仁旋风”。国会选举虽然还没开始,但guó mín dǎng的呼声已经非常之高。

    在guó mín dǎng有望选举胜利并组织责任内阁的情况下,孙文却没有与宋教仁就选举的相关事宜进行磋商,反而在选举前一个月赴日本进行并不急切的考察访问。

    此时宋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