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只要启动了就不可能停下来。”
“嗯,”张伦叹了口气:“我明白,只不过总是抱着幻想,觉得算了,不说了,复员的事情得麻烦老兄费心了。”
“没什么,职责所在!”
和朱允炆想象的不同,大部分士兵是不愿意复员的。
相对普通军户的穷逼生活,近卫军的生活如同天堂一般,虽然训练辛苦,军法严苛,但吃穿用度都要好上一大截,每天都有白米饭c白面馒头,还能隔三差五吃上鸡蛋c鱼虾c猪牛羊肉什么的,至于军装,都是统一定制的,质量上乘,穿在身上,也很精神,大家都很喜欢。
近卫军的监察部门设立的非常早,所以克扣军饷用度的事情要少得多,这一点也是官兵们最为满意的事情。
另外监察部门还有一个职责,就是督促官兵认字写字,据说这也是皇帝的要求,希望官兵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但是,自己这些全面发展的人才,却要离开近卫军,这让许多人都想不通!
一时间,各级军官那里挤满了人,纷纷要求向皇帝上书,他们是陛下的忠诚卫士,愿意为陛下奋战到死。
为了大明朝的第一批复员军人,朱允炆可以说耗尽了心思。
按照兵役法,普通士兵服役期为七年,少尉c中尉九年c上尉十年,少校c中校十二年,上校十五年,将官则不需要退役,可以为陛下奋斗到死。
这次复员的主要是普通士兵,每个士兵退役的待遇也很优厚:银币七枚c良田二十亩头牛c全套的农具,如果立下战功,银币会相应的增加,如果愿意去偏远地区,如东北c朝鲜,授田可以增加到五十亩,甚至一百亩。
如果士兵是军户,则可以进入当地卫所任职,级别提升一级如果要转为民户,原则上只能将自己的妻子c儿女转出,但必须离开原卫所,到附近府县入籍如果立有战功,可以适当放宽,按照级别将父母兄弟转出。
但父母兄弟迁出的情况,则只能选择边疆地区,如河北c东北c朝鲜等地,这些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如果离开卫所,成为民籍,则可以到当地陆军中学学习一年,学费全免,考核合格后,可以到附近担任村长c乡长,还可以到公安局任职,成为一名光荣的皇家警察。
最后,所有转为民籍的士兵,都要编入预备役,归当地的预备役管理机构管理,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预备役士兵也是要上战场的。
经过初期的惊讶和埋怨后,大家都意识到,官兵复员是皇命,不可更改,所以大家纷纷到自己的上级,或者到监察使那里打听具体情况。
当杨荣c冯益平等人将复员待遇讲清楚之后,众人不由得议论纷纷,盘算该如何选择,是该离开卫所,还是留在卫所?是将家族带出来,扎根边疆?还是自己扎根边疆?是在河北c东北还是朝鲜?
经过一个多月的沟通c协商c统计c上报,近卫第一军c第二军的复员申请递交到了总监察部和兵部,最后上报到皇帝这里,朱允炆非常慎重和激动的盖上御玺,昭告天下。
复员军人的去向也出乎朱允炆的预料,愿意离开卫所,全家搬迁到河北c朝鲜和东北的士兵占到两成左右在附近府县转为民籍的比预想的多得多,达到五成剩余的三成,选择了留在卫所,训练新兵。
由于转为民籍的人数比预想的多,所以附近府县纷纷叫苦,所以朱允炆下令,将这些人在布政使司内部调配,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好在开国时间不长,大明的土地闲置还比较多,安排几千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近卫第一军c第二军总计三万两千余人,其中复员人数接近两万人,可谓元气大伤,所以张伦c曹玉书等人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新兵接受和训练中去。
新兵的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