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二章 交代(第2/3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战,因为朱棣多骑兵,而朝廷多步兵,在河北的旷野中作战,朱棣还是有优势的。”

    “但是陛下圣明烛照,运筹帷幄,迅速启用了平安c盛庸c耿璇和徐辉祖,四面包围了北平,很快平安攻克了保定,盛庸攻克了通州,耿璇攻克了永平,徐辉祖攻克了居庸关,北平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朱棣即使勾结了蒙古,也无济于事,最后兵败身死!”

    “陛下对朱棣叛乱的处置非常严厉,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放过了朱棣的发妻徐仪华,这也是我落到今天这步田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说到这里,朱桢抬起头来,盯着朱允炆,欲言又止,最后叹了口气道:“陛下,微臣口渴,能否给臣一杯酒!”

    酒?朱允炆愣了一下,低声交代了几句,然后刘振跑了出去,时间不长,过了十多个宫女太监,在所有人的桌子上都放了一壶酒和一个杯子。

    朱桢跪在地上,所以他的酒杯和酒壶也放在地上,他轻轻倒了一杯酒,举到眼前,微微叹气,然后一饮而尽,然后又倒了两杯,都是一饮而尽。

    喝了三杯酒后,朱桢的脸色由苍白转为红润,情绪也稳定了一些,他又倒了一杯酒,盯着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和透明的葡萄酒,抿了抿嘴唇,抬头道:“说起来,这些玻璃和酒都是陛下的发明,真是好东西啊,只可惜,以后再也喝不到了!”

    朱桢话语中的感伤,似乎刺激到了一些年纪轻的亲王,在后排的几个年轻亲王,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啜泣起来,即使前面几个年长的亲王也有些感伤,气氛一下子变得忧伤起来。

    朱允炆忽然觉得给楚王喝酒不是个好主意,搞得好像自己逼他死似的,其实不是他罪有应得吗?所以朱允炆皱了皱眉,咳嗽了一声,刘振立刻高声道:“肃静!陛下面前不得喧哗!”众人立刻收住眼泪,不敢出声。

    朱桢定了定神,继续道:“朱棣起兵前后,朝臣中有不少人与之交情深厚,有的人是单纯交好,有的人暗送消息,但是陛下基本都没有追究,这是稳定朝廷之举,无可厚非。因为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知情,也不敢互相联系,所以恐惧至于,必然会感恩戴德,效忠皇帝,但是这里面有个前提,是没有人给他们穿针引线!”

    “但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徐仪华活了下来,她死了丈夫,又死了三个儿子,怎么可能不怀恨在心?所以当她身体稍微好一点,就开始找机会进行挑拨。”

    “建文三年年底,李景隆从陕西奉调回京,因为黄河泛滥,他从汉中南下,从武昌沿长江南下。那一次,他和微臣密谈,微臣才知道,他不仅通燕,而且还对陛下不重用他非常不满,据他的说法,陛下给他的评语是色厉胆薄,不堪大用,简单来说就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所以他心里憋着一股火,非要做出点事情来,给陛下瞧瞧!”

    “什么?就因为这?”

    “李景隆他是有病吧!”

    众人闻听后,不由得低声交流,但很快被刘振喝止。

    “是啊,”朱桢似乎听到了背后的杂音,他笑着道:“臣当时也觉得这个李景隆有病,按照他的说法,他本来不想通燕的,只不过陛下不重用他,而且那样的评语让他觉得是奇耻大辱。在先帝时,他的地位远在徐辉祖之上,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统帅大军,攻克北平,活捉朱棣。所以他对毅国公平安极其不齿,他觉得和这样的莽夫平起平坐是自己的耻辱。”

    “不过臣也是从他的口中,知道了许多事情,这些事情,都是徐仪华告诉他的。而且李景隆还提到徐增寿对朱棣很是崇拜,是个可以争取的对象,只不过当臣问到他有什么通燕举动时,才发现似乎陛下未卜先知,在朱棣造反之前,就将其调往台湾,远离中枢,所以他没什么机会通燕,即使有,也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

    “那次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