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一章 宁静的北平(第3/4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来也奇怪,朱棣一天都没有静下来的心,在这安静的静室里,在这悠扬的诵经声中,竟然一点点平静下来。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棣缓缓的睁开眼睛,神色平静,无喜无悲,合掌恭敬:“多谢大师。”

    道衍笑道:“殿下已然心静,还需要老衲吗?”

    朱棣笑道:“心静,只是暂时的,来日还会再起波澜,所以还望大师解惑。”

    “阿弥陀佛!”道衍放下木鱼,双手合十道:“王爷请说。”

    “本王一个月前从京师归来,到了北平之后,竟然百感交集,此地的百姓为本王岳父中山王一点点集聚,而本王在此花费了二十多年的光阴。一旦本王离去,谁来抵挡蒙古的铁骑,谁来保护此地的百姓?”

    道衍为朱棣倒了一杯茶水,然后给自己倒了一杯,轻轻吹了吹,喝了一口,然后道:“王爷去京城一次,可有什么感悟?贫僧听说皇上将王爷安置在皇上身边,达三个月之久。”

    朱棣听了之后,欲言又止,后来双手抱头,低声哭泣起来,道:“大师,这次去京师,本王苦心竭虑,但就是在父皇身边的三个月,让本王最终明白了,父皇并没有传位于我之心。在他眼里,我只不过是替允炆守边的将军而已。”woquge

    道衍看了看朱棣,脸上流露出一丝感伤,道:“王爷,天家没有亲情,皇族没有恩人,皇上断然处置郭子兴后人,囚禁朱文正,以小过剪除功臣,这都是时势使然。只是如今朝中所剩的都是一群书生,本质上和跑堂、账房无异,何尝有经世济民的干才?”

    “如今的朝堂,看起来花团锦簇,但是一旦有变,则不堪一击。”

    “老衲劝王爷起事,并不是跟皇太孙有什么仇怨,而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

    “如果王爷坐等新皇处置您,按照皇太孙的脾性,不会苛待于您,但是王爷是北方的屏障,一旦王爷离开北平,蒙古军南下,谁来抵挡?”

    “晋王病重,皇上老矣,不用多久,王爷就是皇家的长者了,难道你要眼睁睁看着朱家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

    朱棣抹了抹眼泪,抬头道:“大师,如何能让允炆相信我的忠心,留我在北平呢?”

    道衍长笑一声,道:“王爷,亲兄弟之间尚不能相容,何况是叔侄之间。您在乾清宫不是带着王妃、王子向皇太孙表达忠心了吗?您觉得他相信了吗?或者说您是真心的吗?”

    “如果他是真心,那我也是真心。”朱棣思考了一会儿,道。

    “金刚经有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世上能够不改初衷的人太少了,天子更不能被平常的誓言捆住脚步。皇上与左君弼是布衣之交,兵兴时有誓言:‘彼此有难,当往相救。’可是最后左君弼却因为贪污罪被处死,正如韩国公李善长所言:‘守信,则法不行矣。’”

    朱棣双手捂脸,泣道:“如此恐怕会有乱臣贼子之名,父皇地下也会不安的。”

    道衍正色道:“王爷,大丈夫舍小义而全大节,能保大明长治久安,今上怎会不满?难道王爷自觉做不到吗?”

    “砰”,朱棣一拳砸在桌子上,正色道:“大师,本王决定了,不会再犹豫了,请大师助我。”

    道衍大笑道:“哈哈,老衲等王爷这句话很久了。”

    “哈哈哈!”“哈哈哈!”精舍中传出了二人开心、畅快的笑声。

    在回去的路上,朱棣心情大好,他被道衍大师说服了,自己是大明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自己不是要造反,自己是要保大明千秋万载。朱棣越想越高兴,不由得又笑了起来。

    回到王府,朱棣看了看前方的军报,王弼已经追上了宁王的后军。太好了,朱棣兴奋的站了起来,在屋里踱步,只要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