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四章 应昌军议(第2/3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刘真、吴杰都是谨小慎微之辈,同声道:“愿遵殿下军令。”

    李景隆却道:“本公认为我军应该继续北上,消灭孛林帖木儿和哈拉兀,彻底肃清他们对开平的威胁。否则我军一旦撤退,敌人卷土重来,重新骚扰开平、大宁,到时候皇上震怒,我们谁来承担后果?”

    “自我大明开国以来,每次出塞都有斩获,没有无功而返的时候。如今我军尚在应昌,就逡巡不敢进,如何对得起皇上隆恩。洪武二十一年,在捕鱼儿海,如果不是定远侯极力坚持,大军一旦回转,怎么会有捕鱼儿海大捷?洪武二十三年,如果不是燕王坚持冒雪进军,如何能够降服元丞相咬住、元太尉乃里不花?”

    李景隆的一席话让诸人无言以对,因为李景隆说的句句在理,敌军确实应该剿灭,不进取就没有收获,可是,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呢?

    看到大家不说话,宁王喜道:“既然大家没有意见,孤决定了,继续帅军北进,追剿元军残余,不消灭孛林帖木儿、哈拉兀,绝不班师。”

    “另外,”宁王指了指地图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孤已经令兀良哈卫的脱儿火察调集三万蒙古骑兵,向捕鱼儿海集结,等候本王的命令,到时候我军共计八万骑兵,足以碾碎一切蒙古人的反抗。”

    众人大惊,原来宁王早就决议远征。老将郭英道:“殿下,这违反了皇上诏命,请殿下三思。”

    “怎么会?”宁王毫不在意的道:“皇上令我总揽军务,扫荡开平之敌,如今开平之敌尚未灭除,本王怎能回师?而调集兀良哈三部也在本王的权限范围之内。”

    众人无言,宁王意气风发的下令:“传本王军令,卜万为前锋,为大军前驱,任务是追击前方之敌,但是要小心谨慎,不得轻敌冒进。曹国公、武定侯、刘真与本王为中军;陈亨为左军;吴杰为右军。”

    众人领命而去。

    宁王招呼了一下李景隆,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今天多亏了九江你啊,如果不是你言辞犀利,说的这些老将哑口无言,本王还不知道如何才能说服大军北上呢。”

    李景隆和宁王很熟,所以也不拘谨,道:“宁王殿下,九江只是就事论事,而且大军北上也不会有什么危险,这正是树立权威的好机会啊。而且,”说到这里,李景隆压低了声音,道:“如今燕王病重,在京养病,听说身体大坏,再也无法再领兵出征,这是王爷立功、立威的大好机会啊。”m.woquge.co m

    宁王看着李景隆,不由得哈哈大笑。

    郭英走出了营帐,听到宁王和李景隆的笑声,不由得暗自叹息。

    安陆侯吴杰看四周无人,轻声道:“总兵大人,所谓骄兵必败,王爷、曹国公如此轻敌,末将有些担心。”

    郭英长叹一声道:“本侯也有些担心,不过好在我军实力雄厚,蒙古军无力撼动。等过几天,再好好劝劝王爷吧。”

    应昌城又称鲁王城,本是元朝圣皇后孛儿帖所在的弘吉剌部的领地。忽必烈时期,弘吉剌部在达里诺尔湖畔建起了应昌城,达里诺尔湖南边是曼陀山,北岸是平顶山,东边是大兴安岭余脉,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曼陀山不是很高,但东侧有一个天然山洞,山洞旁有一座小寺庙,叫龙兴寺,山洞也起了很美的名字,净梵天水云洞,洞高五米、宽六米、深六米,洞内有洞,仅容一人通过,深不可测。人站在洞口,有时候会听到一些风声、水声。此时,水云洞旁站着一个人,已经在洞口站了好久,身披羊毛大氅,头戴貂皮帽子,看着像是蒙古人,却比旁边的卫士穿的要多的多。他侧耳听了听洞里的风声,开口道:“多门,明军还驻扎在应昌城边?”

    旁边的侍卫多门,往远处看了一眼,道:“大人,刚才山顶的哨探禀告过,明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