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徐辉祖节制陕西(第1/2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日早朝,太监当庭宣布圣旨,令礼部左侍郎郑沂代表朝廷去西安祭奠秦王,并册立秦世子朱尚炳为新任秦王;另外令魏国公徐辉祖节制陕西驻军,太孙护军由瞿能任指挥使,耿璇为指挥佥事,随同魏国公巡视陕西。

    早朝之后,朱允炆召见了礼部左侍郎郑沂、礼部尚书任亨泰、兵部尚书茹瑺、魏国公徐辉祖、开国公常升等人,商讨秦王的后事安排,礼部上报了其礼仪安排,朱允炆大致看了一下,感觉无比复杂,但看起来不像有问题的样子,问了几句,就让他们照此去办理了,令郑沂次日启程前往西安。任亨泰、郑沂领命而去。

    朱允炆让茹瑺、徐辉祖、常升坐下,问道:“茹尚书、魏国公、开国公,孤最近在想一个问题,希望三位能够解孤之疑。”

    “殿下请讲。”

    “前些日子,东胜卫百户吴信侵吞屯卒赏赐,皇上震怒,将其正法后,遣使谕守边将士,点出边疆苦寒,供给困难,只能屯田自给,而士卒劳苦,出则御盗,居则望烽燧,令将士不要学吴信,否则国法从事。另外孤记得洪武三年,军户逃兵接近5万人,洪武二十六年,魏国公的统计,全国逃兵接近20万人,所以孤想问一下三位,军户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会有如此多的逃兵?东胜卫俯瞰河套,为抗御蒙古的最前沿,竟然出现了侵吞屯卒赏赐之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茹瑺微微一笑道:“殿下,臣记得卷宗里说当时吴信的妻子患了重病,无钱医治,所以动了侵吞屯卒赏赐的心思,被屯卒上告,因而被正法。相信这只是个案,况且侵吞数额不大,价值不过白银二十两。至于逃兵日多,臣以为是各卫所疏于管理,没有制定有效的策略,防止士兵逃脱,所以臣以为五军都督府需要加强整顿,否则大明的卫所崩坏,无力抵御蒙古,可能重演蒙古入主中原之祸。”

    徐辉祖站起来道:“茹尚书的说法末将不能苟同,吴信一案虽然主犯死有余辜,但是边疆苦寒,东胜地处抗蒙前沿,土地贫瘠,产出极少,且缺医少药,吴信身为百户都无钱为妻子治病,普通士兵的窘境可想而知,故末将以为根本原因在于东胜卫条件太差,所以才会发生如此之事。至于卫所逃兵,这些士兵远离故土,半耕半农,负担太重,所以才会大量出现逃兵,五军都督府指定了严刑峻法,但还是无法遏制。”eoquge

    “开国公,不要着急,卫所摸底也是非常重要的,卫所乃大明武力的基础,如果出现问题,大明危矣。”

    “是,末将领命。”

    最后朱允炆为王度指定了任务:“子中,此次武学要挑出优秀的学员跟着去西安,你来负责,把学员撒下去,考察一下当地的卫所情况。另外,”朱允炆想了一下,叫张铁等人进来,道:“子中,孤这四个护卫跟随孤多年,这次你带他们出去,长长见识,将来要有大用。”

    王度和张铁等人凛然领命。

    ......

    待诸事完毕后,朱允炆忽然童心大起,让人拿来纸笔,挥毫赋诗一首:

    赠护卫军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秦淮河边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王度等人待朱允炆写完,默诵一遍,顿感心中块垒尽去,充满有一种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壮志豪情直冲顶门,不由得念诵:“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齐泰大声喝彩:“好诗,好诗,殿下此诗大妙。臣要把这首诗刻在武学的醒目之处,激励学子的志气。”

    瞿能等人也不甘示弱,道:“末将要让护卫军每一个士兵都会背诵此诗,作为护卫军的训导,每日念诵。”

    在众人的赞叹中,朱允炆不由有些不好意思,心说这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