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一十三章 杭州城(第2/3页)  唐朝生意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豪爽就完体现出来,接过但凡男人们均是一场宿醉,说好的午后游览也就泡了汤。

    夫人们只能引领一众女宾在附近转了转,于晚间再赶往黄鹤楼边上的酒楼,赴正式的欢迎宴会。

    来到东土大唐后,这些西域帝国的皇室成员们,算是品尝到了东方美食的甜头,没有人对参加礼仪繁琐的宴会心生不愉。

    阿拉伯人其实也善于烹调,食物算是丰富多彩,但更多偏重于甜、香、油腻。

    鄂州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重镇,兼具南北风格,但也有它独属的鄂菜菜系,讲究个汁浓、芡稠、口重、味纯。

    更因水源丰富,湖泊众多,鱼自然是鄂菜菜式中的一个重头戏,其中的的武昌鱼自然不必说,肉质细嫩、脂肪丰富,名声在外。

    而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禁吃猪肉,不吃外形丑恶和不洁之物,如甲鱼、螃蟹等,也不吃已死的动物。

    所以西域人禁忌之外的鱼类,就是最适合的招待菜品了。

    这些人是不能吃无鳞鱼的,于是当晚的晚宴就将武昌鱼做出来多种花样,只把客人们的食欲刺激到旺盛。

    吃得好自然就酒性大发,西域本地有禁酒律,但素有饮酒的习惯,只要不是在封斋期间,贵族们私下里饮酒也是常事,但一般都是低度的果酒。

    只是他们血液里有游牧民族的血性,荒郊野外最好的取暖方式就是高度酒,因而出了伊斯兰固有的生活环境,高度白酒他们也偶尔尝试。

    正因为此,每一桌上实际上都摆着好几种酒,也没人劝他们饮用哪一种,以便于客人们自行决断。

    当然,这些酒都是李之提供的极品酒类,在一开始的谨慎下,马赫迪等人还是会首先选择果酒的,只是一等敞开了喝,就没有那么多忌讳了。

    从而导致晚宴必定是又一场大醉,倒是女宾与孩子们吃饱喝足,攀上黄鹤楼同样很是尽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那种鸟瞰江上舟楫如织,遥望笼罩在蒙蒙雾气中的绮丽景物的感觉,也是极为惬意的。

    接下来两日,李之征询了客人们的意见,就刻意减少了官方接待,带着浩浩荡荡的百多人到处游玩。

    鄂州城内港汊交错,上百座大小山峦遍布三镇,近两百个湖泊座落其间,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

    仅是城内风景,足以令这些人大饱眼福了。

    磨山,古琴台,珞珈山,八分山,哪一处的景致也不差于华清宫,使得一众外国人每日里都精神十足。

    再一天,终于决定启程,同样有大小官员前来送行,各类地方特色的礼物令他们喜笑颜开。

    期间,几乎每晚李之都率夫人们去往通云洞,并带回来部分半月石,赠与西域随行的修炼者,导致这些人与李之也是混得极熟,好感飙升。

    鄂州城距离杭州两千里左右,水路航行需五天。

    唐代是有内河航行法规的,比如行船前或航行中,必须随时对船只进行安检查,保证船体密不渗水船舶必须在港埠的浦洲码头岸边靠泊过夜,不得在无人烟的荒岸处停泊宿止以及船舶航速的规定,相遇避让,轻重有别,顺溯有异。

    这些对于李之而言自然不存在障碍,甚至不需他亲自出面,沿途水驿船站、舟车征税关卡,早得到了上峰一路放行手谕。

    即使一路上遇到官府特型舟船,均会远远望见就早早避开,丝毫不敢稍有不敬。

    官船运送是官方专办的一种客运方式,它仅限于对朝廷官吏,及少数特殊公干人员出行的运送。

    唐代凡朝廷官员和地方各州县官吏外出巡察,或升迁贬放,都可按公差人员及军人等乘用船只的规定。

    依据他们的俸禄等级,规定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