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零六章 地低成海,大直若屈(第2/3页)  唐朝生意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北方政权启动,再由地处江南,或经济重心在南方的政权完成深度汉化转型,比如东晋、南朝、唐。但只有北向的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在此以前始终没能真正化入我东土,这就是我们的纵深短板之处。”

    李之面朝李凝重道,“只是,决不能认为,只有蒙古、东北、中原三方势力始终得不到胡汉融合,与我们同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跨海吞并了多少国家,哪怕远至欧洲!是的,我们曾在西面边境,有效地抑制住了他们的东扩意图,但大唐衰落以后呢?”

    “你的意思是说,趁着我大唐有足够实力,为后世稳固住将来之险?”李问道。

    李之点头,“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权永远昌盛,不会衰微凋敝!依靠一时无两的战略环境作为基础,我大唐国祚多久是小事,超然的文明发展水平也只在于一时,始终令外部力量不能染指我东土圣地,才是功在千秋之重事!短暂或长久的统一,终会因中央集权的时代性衰落,很快陷入乱局,一次五胡乱华,西晋就能灭亡,从而导致了经济重心整体性质的南移,若前朝历代在各个军事重地早有防御构架,何至于中原沦陷?”

    “李先生,我明白了!”

    李居然不由自主地战起了身子,眼中同样的凝重之色,显示出他的透彻理解。

    明王捻须频频颔首,他可是知道自昨日起,长安城内相关府署内的各方反应。

    有李之类似深知卓见者,无不大力推举渤海湾的通航规划。

    稍有见地者,如李这般,更多仅意识到表面的商业行为。

    更多平庸之人,对此计划怀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因李之的地位,也不会公然给出反对意见,事不关己才是他们的统一选择。

    于是明王向李意味深长地道:

    “正文所讲的是种深入理念,但毕竟是建立在个人推断之下,没有事实作为依据,绝少有人能感悟其中!只是旁人尚且不论,你们军方却要有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充分考虑,不要管他们怎么说,你作为兵部尚,理应有超然作为!”

    李回以肯定地回答:“从我做起,做事不能再局限于一时一隅,哪怕军中会有人不理解,但这种忧患意识必须要在军队里开展起来。”

    李之对他的一番论述再做总结性发言:

    “目前我大唐算是东亚第一帝国,但帝国积弊爆发,积重难返后,就会陷入长期的乱世内耗,减弱中华文明对周边的绝对优势!我们再拿隋朝的短暂出现做个比方,因为隋朝,我们完成了政权统一,新汉族统一之外,还有一个留给文明最大的遗产:大运河!大运河的开掘,势必还会影响几百甚至上千年,渤海湾其实就是军事意义上的大运河,它能很大部分延续之前的那种绝对优势!”

    “啪!”明王一拍大腿,“军事上的大运河!正文,这个比喻十分恰当,我们此任朝中重臣,理应为后代儿孙留下更多的大运河!”

    关铭默默望着表情上始终宠辱不惊的李之,心中同样百感交集。

    此人在个人感情上的确过于多情了一些,但他无论远见卓识,还是明察智志,均远远超过了自己。

    他心里再也没有了因妹妹懿懿所带来的怨愤,这个人了不得,智力过人,心思敏锐,更难得那一份忠肝义胆。

    但接下来李之话风一转,却流露出另番啼笑皆非:“都是自己人,我也不相瞒诸位,渤海湾的通航可是个巨大商机,正清文绮堂要揽下整个海上通道运输,到时候几位可是要帮衬着。”

    他的话并没错,能垄断渤海湾海上通道,会是个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只要能避开了海难之类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利益不会低于正清文绮堂多少。

    而且面前三位,切实把控着律法、军事、政务三方,只要他们意见统一起来,除非皇上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