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一节、论与时俱进(第2/4页)  擎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于圣@战的定义,指的是当伊@斯@兰世界遭受别人攻击后的自卫还击,而不是对平民的无差别报复。(向喀什遇害的塔伊尔大毛拉致敬)当然后世的恐@怖分子问题过于复杂,现在还涉及不到,但伊@斯@兰教做为一个尊重科学,曾用一百年的时间对各民族文献资料进行大翻译工作的先进代表,却在科学艺术大发展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衰落。

    陈灏激动了一会之后又泄气了:“你说的再好也没用,等风过去之后,咱俩就得掉头回去。”

    刘宝铠也知道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就只能听着外面的风雨声哀叹命运。

    “晋朝逆历史潮流而动,为了篡权拉拢豪门望族,不惜施行九品中正制,导致阶级固化寒门庶族晋身无望,最终司马家族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不过他们的愚蠢却拖累了整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灾难!”缺了色@狼的课堂上并没有显得空旷:“南北朝时期虽然对于北方的汉人来说是人间地狱,若没有冉闵的杀@胡@令的确算得上是亡国灭种,可从文化的角度上说,从此中华文明被迫进入到混血的时代,不适合于时代发展的东西最终都被淘汰,同样在对待宗教问题时,由于中华文明传统的习惯,加上佛、道等教派又是多神宗教,所以中华的宗教观念一直都是世俗的、功利的。没有如同古罗马那样选择神高于人,宗教领袖高于世俗的统治者。于是经过混血并融合了多元化文化的中华文明诞生出了空前强大的隋、唐,而古罗马却再也找不回过去的辉煌。”

    这堂关于文明生命力的讲解,完全是姜田的站在后来人的角度上有感而发,后世的国人总是感慨中华文明的同化能力高超,又有谁真的想过当初的同化进程是多么的血腥暴力。这从一个侧面解释了刘宝铠心中的疑问,只可惜他本人还在台风中唉声叹气,而且就算他在北京城姜田也不会当着他的面讲这些。根据姜田的看法,******教如同曾经强大无比的汉文明一样,在度过了上升期并步入辉煌之后,不可避免的开始走下坡路,虽然伊@斯@兰传播的脚步远没有停止,只是宗教的改革,远比一个国家一种政治体制的改革要复杂困难也巨大,换个角度说欧洲的文艺复兴也可以看成是世俗化的新教与守旧的梵蒂冈教廷之间的权利斗争,用一句容易被吐槽的话说,任何一个文明、宗@教、政@党、民族,不能与时俱进革故鼎新都只有衰落这一条路。

    如果佛教没有在中国诞生出禅宗,这个三大宗教中仅存的多神教恐怕也就和它那些同时代的兄弟们一样没落,变成印度教那样只在特定地区传播的区域性宗教,好在姜田这里没有狂热份子,儒家讲“子不语怪力乱神、敬神佛而远之”,而且中华文明基本成型的时代也没有体系完善的宗教在社会上传播,所以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一直和其他民族不同,讲的是遇庙烧香,什么宗教都可以信也都可以不信,只要对自己有用的就信,遇事的时候只要是叫得出名字的神佛都要求一遍,所以欧洲人认为中国人是无信仰的,其实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信仰归根结底是利己主义,于是道家这个纯粹的哲学流派也可以换身衣服变成宗教,儒家也可以称为儒教,就连共@产@主@义也可以变成信仰,只要咱们觉得这东西有用,最后都将变成咱们思想体系与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姜田所讲的内容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都不能算是国际共识,主要是信仰一神教的教@民们无法从内心上接受这个说法,在他们的认知中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是高于一切世俗的,是绝对睿智与正确的,是不可被质疑的……在这种情况下又何谈宗教先进性这个命题?而中华文明很早就认识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宗教只有依附于世俗社会才有其存在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姜田绝不在刘宝铠面前谈这些的原因。姜田的这些学生们现在还只有中华文明圈里的国家,听了姜田的说法也不感觉大逆不道,但凡真的思考过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