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34 韦总裁**想到建奴如此不堪一击】(第3/8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炮轰击下弓箭手根本无法射出密集的箭雨,而骑兵剿杀散乱**的弓箭手基本就是虐菜。

    如果拿走炮兵和骑兵,弓箭手和线列步兵单挑,那就很有意思了。

    还是以英国长弓手为例,他们的长弓最大射程可以超过300米,当然这么远的距离基本是**什么准头的。而优秀的弓手能在近200米的距离射中靶子。

    在这个距离,锁子甲都无法抵御长弓的射击,在100米距离内,长弓的威力简直摧枯拉朽。

    假如一支1200人的线列步兵,排成三队,朝1200名英国长弓手组成的箭阵行进,其行进速度为每秒钟1.5米,线列步兵的开火距离为50米,那么从250米到50米的距离,需要花费133秒。

    英国长弓手如果按照每分钟12箭的标准,可以射出26箭,总计31200箭,就算弓箭命中率只有3%,线列步兵也基本全灭。

    排成密集阵形*箭齐发也是很可怕的。

    这是因为弓箭手在远射时可以采取抛射,所以1200人即使排列成较为密集阵型仍然可以同时射击,而随着线列步兵行进速度越来越近,弓箭手的命中率会急剧上升,所以走到50米距离的时候,基本属于人形靶了。

    线列步兵能否行进到某个距离就开始冲锋。

    步兵的冲锋速度比起骑兵来慢得不是一星半点,在100米距离发动冲锋,起码需要20秒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弓箭手可以射击4轮,也就是4800支箭,如果采用边射边后退的风筝战术,还可以大大延长交战时间。

    对于线列步兵来说长距离冲锋会消耗大量体力,对接下来的肉搏非常不利。

    所以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线列步兵真的是拿英国长弓手没什么好的办法。

    既然长弓手这么厉害,为什么英国人在**武器出现后迅速就将其淘汰了。

    因为优秀的长弓手训练起来比拿滑膛枪的步兵困难太多了,好的长弓手需要长时间地磨练技艺,英国当*倾全国之力,才培养出来一小撮长弓手,当时英王规定,全国所有男子,从12岁到65岁,只要是身体健全都要在每周日集中进行长弓训练。

    长弓手因为长期拉弓射箭,脊柱都产生了变形。

    而滑膛枪手的培训十天半个月就可以了,反正当时的枪也打不准。

    剩下的就是军官的皮鞭和棍棒教育,让士兵害怕受罚胜过害怕**。

    两相权衡,有头脑的人都会做出正确地选择。

    **为何没大规模出现西方那种排队枪毙式的**阵。

    **为何在**出现后的几百*里,没大规模出现西方那种排队枪毙式的**阵。

    为什么**的弓在军队里一直被使用到十九世纪。

    **并**自主的发展出那样的战术,只有与之型似神非的排枪战术和各种阵型。

    这些战术或多或少的都有一定西方近代战术的特点,但是还称不上是真正的近代战法。

    它们都**体现,或者说**完全体现近代线式战术的核心理念。

    这也是清代后期军队的一个特点--,既有新式作战方式的成分,又摆不脱旧军制的形态。

    受制于清后期整个军事体系的落后和士兵训练水平的普遍低下,这类战术在清军中也并**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

    清军确实大规模使用这类战术,而且应该相当早,不会晚于18世纪。

    但是很遗憾,这类战术和欧洲近代的任何一种战术体系都毫不搭边。

    这些人拿着**对射,和他们几百*前的同行拿着弓箭对射,并**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清军这种所谓的“排队枪毙”的问题在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