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声乐是一个小男孩,在他三岁的时候就被送到道观里拜了一个老道士为师。
老道士须发皆黑只有鬓角有些白色,身体健壮硬朗,每天从山上带下一捆柴来,看到他毫不费力的样子,吴声乐总怀疑‘老道士’是一个相当不恰当的称呼。
虽然年龄小,但是既然已经拜入道观就得与师父去操劳道观里事物。
道观很少有人供养,全靠师父进山打柴的时候采些药材换些吃穿。
除此之外道观还有些私田,只是很久没有人种了,里面长满了杂草。
师父把在山上找到的药材带来之后,就由吴声乐洗干净,第二天两人一同去镇里的集市卖掉。
换下的银钱大部分都会被师父放进天尊像前的盒子里面,只待攒得多了就拿去修缮道观。
吴声乐又大了一岁,闲不下来的他对师父说:“师父,为什么观前的空地不种些粮食,整日让它这样荒着。”
老道士对着吴声乐说:“如果你想种的话就去种吧,只不过所有事情都需你自己完成。”
吴声乐答应道:“是的师父。”
老道士看着自己眼前一鞠到低的徒弟,满意地抚摸着自己胡子。
自己这个徒弟年纪虽小,但做事都要比一些大人可靠。更让自己满意的是他能如自己一般稳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而这些要比一般的小孩要好得多。
从那天开始吴声乐就开始一点一点拔去观前的杂草,翻出大块的黑黄交错的土地,再把拔出来的杂草寻了个僻静处埋了起来。由于没有这些枯败的植物道观也显得不那么破败了,。
做这些事情他用了七天,其间还要帮自己的师父处理在上山带下来的药材,打坐静心读典。
把观前的杂草清理完之后,他原本鲜嫩的双手拉出了一道道血痕。
老道士就为自己的徒弟搓了些药材摸了上去,没过多长时间就好了,只是手上还依稀能看见几道若隐若现的痕迹。
从没有种过田的吴声乐为了学习种植作物,特意去山下农户中帮忙。
一个四岁的小孩去种地?农户大多不太欢迎身为外人的吴声乐,但是在老道士的坚持之下他们还是收下了吴声乐。
在吴声乐清理完杂草之后的这段时间,还没到季节便无法种植谷子。
无可奈何的吴声乐就只能随着师父打坐练功。
一日子时,老道士走进他的房间里,叫醒了还在睡觉的他。
吴声乐在朦朦胧胧醒来,穿好衣服随着师父走出了道观。
老道士拿来一个梯子带着自己的徒弟爬上了屋顶,抬头看不远处就是他用了好些力气才处理好的空地,只是月亮的光亮不足以使他完全看清那块地界。
脚边就是高耸的屋檐,在夜里显得更加可怕,吴声乐蜷曲了下手脚,险些掉了下去。
老道士伸出手一把拉住了他,让他和自己一样坐在屋顶上。
老道士平静的心境也感染了自己徒弟,吴声乐学着自己师父盘坐着,微闭双眼。
本来困极的吴声乐不知为何怎么也睡不着,一晃眼就看见了从山下爬上来的太阳。
老道士也睁开眼指着那片荒地,原本只剩些残余的草又发出了新芽。
吴声乐小脸紧巴巴地,似乎是觉得自己做了无用功。
“天地之道无非是一盛一衰,黎民之道无非一出一入。”老道士转过头来对吴声乐说:“为何要因为这些事情烦恼。”
吴声乐理了理头绪,一本正经地说:“弟子不认为弟子做的是错的,我因为田中杂草辛劳数日,虽不得其果,但耗费心血无数。所以懊恼也是理所应当。”
“徒儿才四岁,做不得也不应该做四十岁做的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