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正坐一旁避雨的方庭之,冷不丁的一瞥,可是透着肺腑的冷。
其中一名本都撕下一条白绫正准备咬破手指写上一首流传千古绝命诗的史官低着头,不敢正视方庭之,轻言轻语如蚊子般端端问道:“大、大人,太……令狐雄该如何定夺?”
方庭之眯眼侧头似笑非笑,谁能想到这在他面前温顺惊惧的史官年前还曾上书走谏泰天皇帝控告江南一线的平乱军营里有人中饱私囊,贪赃谋逆,在未央宫中当着文武百官三公九卿的面出列,铮铮措辞据道论理,那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模样俨然是要流芳千古,做后世圣贤。
可就这么一个敢在皇帝面前挺直胸膛卯足气力的傲骨文臣,在满城风雨仓惶间连咬破手指见血的勇气都无,目睹了数百同僚死在御林军的刀下后当即昏厥过去,差点被误以为是尸体拖出城外。
方庭之反问道:“那依你之见,应该给个什么?”
这史官腿一抖,险些就原地坐在了地上。僵硬着笑带着不敢肯定的口吻道:“大恶?”
方庭之心里骂道一句书呆子,大手一挥定夺道:“愚忠!”
书法造诣不输古人的史官赶忙磨墨,下笔开书。
大汉千年国祚,光是皇帝就有三十四位,更不要说历朝历代的文武大臣,在史书上留有姓名的一二品阶官员就有不下万人。其中多少忠奸善佞还不是靠撰书者来一笔盖棺?
大浪淘沙始见金,反正他方庭之就不相信史书上的忠臣就一定忠君,奸臣就一定是佞贼。就拿同日在猎场的三位官员来说,太尉令狐雄为天子挡下一剑,更是破口将他祖上数代都骂的猪狗不如,站在他的对立面,可他为何还要给个忠谥?不过就是后世需要这等道德楷模,才能把虚无缥缈的忠义贤良给描的有血有肉么?同样位至三公的王焕然更是如此,若他方家真能以家姓换国姓,王焕然必在开朝元勋上位列一席,免不了被世代歌功颂德,成为千秋典范。
但统领御史台百位史官谏臣的御史大夫梁云就没这么好命,不需多想一个奸佞小人的嘴脸就要刻画在史书上。
这种圣贤书上学不到的人情世故,早就千锤百炼成人精的方庭之可是熟捻的很。
春风一骤接一停,雨声互落一顿在生。像极了这摇摇欲坠的大好山河。
方庭之起身,两个已经浑身被雨淋透,愈发狼狈不忍直视的史官茫然顺着方庭之的视线看去,却除了大红赤瓦和白玉石阶外什么也看不到,生怕这谈不上不敬的举动引起这位说要他们脑袋片刻就能砍下的篡国老贼不悦,又俯下头继续研墨。
方庭之走出华盖下,身后两个侍从急忙张开油伞却被他抬手制止。他深呼吸一口,没去管还站在原地心思一茬接一茬的魏参,反倒扳起指头一一算来。
燕阳府十万铁骑覆灭毋庸置疑,号称可挡匈奴百万铁蹄的九边城塞没了十万杆虎枪的支撑比起一块豆腐还要不如,都不用上前踏上一脚,北原刚猛的寒风一啸,就晃如顺风草。待到百万部落踏进九州后,眼中只有金银珠宝财粮女人的匈奴哪管大汉的豪阀世家根基如何牢固?哪管劫掠之后是否还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驰骋北原的马蹄踏上几个来回彻底碾碎掉中原世家和大汉子民心中那可喻不可言的傲气和傲骨后,他方家在出手收拾掉这个烂摊子,水到渠成。
先有匈奴一棒喝下,再有他方家充当好人。到时还能有几个记得汉室刘家?
方庭之喃喃道:“乱吧,乱吧!越乱越好!”
他张开臂膀,仰天大笑。
只是笑声刚起就戛然而止,方庭之脸色不知为何阴沉下来,似乎是随念想到这一盘乱中收官棋局的执棋人,那身十年前敢与帝王谈笑的白衣风流。
他能容忍知晓一切的王焕然活下来,泼天富贵不输往昔,可如何能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