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舅舅压根儿就不是个会读书的料子,完全没有念书的天赋,宁姥爷只怕也明白的,不过是不死心,所以后来宁小姨就上学去了。
宁小姨不管成绩怎么样,反正态度比他小舅舅强多了,不管是做什么,宁小姨手里头都捧着一本书,成天到晚地一副钻到书里头的样子。
她既然要读书,家里的所有活儿基本上都是姥爷,姥爷和大姨的了。
姥姥,姥爷毕竟也上了年级,不如年轻时候能干了,宁大姨就是家里的牛马了,什么活儿都得她干。
宁妈妈也是有些心疼老二的,所以家里的麦子收完之后,她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娘家帮衬几天了。
姥姥家可不像宁家地少,种的也不多,姥姥家人口多,地也多,单单麦子就种了二十亩,宁一诺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宁奶奶虽然不高兴儿媳妇一心惦念着娘家,可离着碾麦子还有这么几天闲时间,她也不能不让儿媳妇去,只能沉着脸应下来了。
晚上宁奶奶就在宁一诺跟前吐槽她这个一心只知道娘家的儿媳妇儿了,
“你那个妈呀,跟牛家人一样,脑子不够用的,一心想着娘家”
宁一诺很无语,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还上升到人身攻击了。可惜的是,他完全没办法帮他妈说话,因为宁奶奶的逻辑很强大,只要他帮他妈说话了,那肯定就是他妈教坏了自己,要带着宁一诺也向着娘家人,
“你要记着,你姑姑,你小叔才是宁家人,舅舅,阿姨的都是牛家人,人家不跟咱们一家的,别傻乎乎的!”
最后,宁奶奶有些恨铁不成钢地告诉宁一诺。
“好,我知道了,奶奶您放心吧。”
宁奶奶生了两个闺女,两个儿子,丈夫早逝,她拉拔这儿子闺女长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外加上有宁爸爸这个吃公家粮的招牌在,宁奶奶不管是在宁家还是在村上都是很有话语权的。
一言九鼎说的就是她老人家了。
宁一诺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现在的宁一诺总算是知道为啥她哥不和舅舅家亲了,有这么个人从小天天洗脑,能亲近的起来才怪呢!
宁一诺是被严禁去谷场的,因为麦芒钻进衣服里特别痒,宁一诺又是敏感皮肤,一下子就能全身红彤彤的,挠又不能挠,那种感觉糟心透了。
宁一诺索性就在家帮忙,送饭的都是宁中秋带着宁秀去的。
是的,给谁家干活儿,谁家就得准备伙食,这是两家人的默契。
宁奶奶炖的五花肉,酥而不烂,也不油腻,外加上其他的配菜,豆腐啊,粉条的,滋味儿实在是好的不得了。
这是宁奶奶的拿手菜,她其他的饭菜一般,手艺还不如宁妈,唯独肉炖的各种好吃,百吃不厌,百吃不腻。
他们这地界儿有些奇怪,许是因为本地不产大米,所以很少会吃米饭,最多就是烧个米汤吃吃的。
宁家是村里唯一一家会蒸米饭的人家,先把米烧开,然后再捞起来放蒸锅上用米汤蒸熟,这样又有饭,又有汤,反正滋味儿很不错。
宁家之所以会蒸米饭是因为宁一诺爱吃,平常都是省着吃或者只给他弄一小碗儿,其他人喝米汤,唯独在家里收粮或者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是敞开了肚子可以吃米饭的。
宁一诺虽然嘴馋,可是饭量却一般,吃了就着炖菜吃了半碗米饭,带着些许的意犹未尽又喝了半碗米汤,看着小宁秀两碗干米饭下肚,宁一诺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来。
小宁秀的身体好也是应该的,这么能吃,身体不好才奇怪呢。
不过这样也好,毕竟身体好总比是个药罐子的自己强些。
就在宁家刚刚收拾完麦子之后,宁小叔带着媳妇儿,闺女回来了,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