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张骞凿空篇(第2/3页)  少年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治国、平天下。这是孔子一生的梦想,亦是后世儒生们共同的梦想。而张骞要告诉世界:中国的天下,不仅仅是靠打出来的,更是靠走出来的!

    打出去、走出去,这是强汉时代最强悍的声音!这个声音,响彻天空,感染大地。在这一刻,已过不惑之年的42岁的汉武大帝刘彻心动了。

    心动不如行动。刘彻这个巨无霸赞助商再次被张骞说服。马上的,刘彻便拜张骞为中郎将,率团出发,第二次前往开拓西域。使团成员有随从三百人、副使若干。此外,刘彻还为西域诸国准备了厚礼:马匹600、牛羊数万头、金币绸缎价值数千万。

    经长途跋涉,张骞一行人终于来到此次金钱公关的第一站——乌孙国。

    据《汉书西域传》乌孙国有12万户、63万口、军队有188800人,首都赤谷城距汉朝首都长安有8900里。其生活习俗与匈奴没啥区别。都是随畜逐水草,牛羊吃到哪,他们人就到哪。人到哪,就在哪住下。正所谓茫茫草原,四野为家是也。

    这个乌孙国实力不小。而张骞此次西域凿空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搞定乌孙国。搞定乌孙,其他国都好说;搞不定,其他国那就难说了…

    担心什么就来什么。按理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然而这个乌孙国王昆莫,非但不乐,反而有些骄傲。人一骄傲,就变得无知。一无知,就对张骞无礼了。所谓无礼,是指昆莫招待张骞一行人的规格档次太低,根本不符合汉朝的要求。

    于是,当乌孙王摆出无知的待客仪式,张骞决定要好好教训教训昆莫这个井底之蛙。事实上,说昆莫无礼,那是汉朝的说法。如换用乌孙王的说法,没有什么不妥。因乌孙王是仿照匈奴单于接见外国使节的仪式来招待张骞的。

    然而张骞却认为:外交仪式要与国家力量相对称。匈奴单于充其量不是草原上的一个大头目、乌孙王则更只是63万人口的一个小头目。而汉朝皇帝,别名天子,通俗地讲,是天下最大的头目!

    无论匈奴还是乌孙,和汉朝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张骞是代表大汉天子持节来见乌孙王的,所以乌孙王不能用匈奴单于见使者的仪式见他。于是张骞就对乌孙王昆莫说了一句话“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此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是代表天子来对你进行赏赐的,如你不按汉朝的仪式拜见我,就请将赏赐还给我!

    这就是金钱和国家力量的魅力!你想拿钱?就得听话;不然休想得到一个子儿!看在钱的份上,昆莫立即按要求,向张骞行了拜礼。

    拜完以后,其他衣食住行的规格还是按乌孙国的规矩来办。对于这个问题,张骞无所谓了。马上的,两人进入到第二项程序:谈判!

    张骞给出的条件是“汉朝愿意将整个河西走廊还给乌孙国。请昆莫率全体百姓举国东迁。汉朝还愿意奉送一个公主,与乌孙王结为兄弟,两国共拒匈奴”老实说:张骞这个条件实在苛刻。牛羊、黄金、绸缎、公主诚可贵,可让乌孙王国63万人口搬家,实在难啊!于是,昆莫当即否决了张骞的提议。理由如下:

    1说汉朝怎么个强大,都只是你张骞自己说的。乌孙国从没人去过汉朝,都不知道汉朝多大,万一被你骗了,那不是赔大了?2你让我们搬去匈奴浑邪王的旧地。但那个鬼地方距离匈奴草原太近,万一匈奴单于哪天看我不顺眼,杀过来,汉朝远水救不了近火。那怎么办?

    相比之下,还是呆在自己的地盘上最安全。可事实上,以上两点还不是大问题。昆莫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就算他想搬家,他一个人说了也不算。之所以会这样,只因此时的乌孙国已一分为三,不全在昆莫王的统治之下了。

    乌孙国之所以变成这样,完全是被形势逼成的:昆莫有十余个儿子。按规矩,长子被立为太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