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匈奴入寇篇(第2/3页)  少年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于是5月,汉景帝刘启再下诏:凡罪该打三百鞭的减为二百;该打二百鞭的改为一百。不过可别以为各少一百就行了哦,如刘启只改到这一步的话,汉朝真还不知有多少残废。为什么这么说?问题就出在鞭棍和打法上。

    之前,汉朝对罪犯都是大棍侍候,且是直打后背,不打折扣。如此打法,不要说人,就是拉来一头大象,恐怕也要被打成残废。于是刘启重新颁布了一条新法《鞭棍执行法》。

    该法是这样规定的:鞭打只能用竹棍;竹棍一端直径1寸、末梢则薄半寸;鞭打时只打屁股,一口气打到底,中途不准换人

    刘启这几年是够忙的:摆平了刘濞、弄死了刘荣、踩死了周亚夫、气死了刘武…现在汉朝边境又有一个老毛病需要他来处理:匈奴又来抢了!

    自刘启登基以来,尽管匈奴鬼影一直活跃在汉朝边境,但一直没出现汉文帝时期大举入边的壮观景象。刘启之所以能享受匈奴如此厚遇,原因有二:1匈奴一代不如一代,实力今非昔比。2先帝刘恒替刘启扫除了不少障碍、做了不少募民强边的实际工作。也许可以这样说:尽管刘恒把刘濞这些同姓王的烂摊子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刘启,可也为刘启打造了一相对稳定的边境。功过相抵,算是扯平了?

    其实认真追究起来,匈奴之所以没有大寇,刘启本人也是做了一定工作的。他主张和亲,继续与匈奴结好。甚至他还做了一件前几任国家领导人都办不到的事:遣公主嫁匈奴单于。公主事小,可是诚意事大!自刘邦以来直到刘恒,忽悠匈奴嫁的都是冒牌大汉公主,可刘启送给匈奴军臣单于的是一货真价实的公主。除此以外,刘启还开放关市,与匈奴互通有无,稍微稳定了匈奴的情绪。

    没大寇,却不等于没有小抢。每年冬春之际向来是匈奴抢劫的旺季。没办法,天气冷,必须找点事活动活动身体。与其冻死,不如战死。兄弟们,出发吧!

    8年前,刘启将大汉公主嫁给匈奴军臣单于。4年后的bc148年2月,冬春之际,匈奴骑兵就曾杀入燕国边境抢劫。现在又过了4年,本年6月,匈奴突然改变传统抢劫季节,改在夏季出动,入雁门、破武泉,直扑上郡,抢劫汉朝战马来了!

    我们知道:匈奴之所以敢抢敢闹,是因他们有着一支让人胆颤心惊的骑兵。晁错说以夷以夷,这不是说着好玩的。于是在晁错思想主导下,汉朝开始大养战马,建立起自己的骑兵部队。汉朝养马场主要分布西北边境,分为36所,马匹总共有30万,光养马守马的人就有3万!马,国之利器也。守住战马,就是守住国之根本!负责上郡安全防务的人正是汉朝名将:李广!

    李广,将军世家出身。光荣史可追溯到祖先李信那里。李信,秦国大将,以壮勇敢杀闻名秦军。当年秦军攻破燕国,燕王退守辽东,李信亲率几千兵卒狂追。燕王被逼只好献上燕太子丹的首级,可李信依然穷追不舍,最后攻破燕军,为灭燕建立了汗马功劳!

    但勇猛敢打的背面,则是轻狂妄动。当年李信向秦王赢政许诺20万大军足以灭楚。结果大军出动,被项羽的爷爷项燕打得落花流水,前半生积得的战功,一夜之间全被抵销,只换得英雄轻狂一破名!而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李信的勇猛,李广一点都不相形见绌;而李信的悲剧,李广也是演得一点都不比祖宗差!

    李广的本领和他的祖先李信一样:善射敢打。在他看来,没有不能打的战争,没有射不中的匈奴!

    李广出道时年约十四。汉文帝时期的bc166年,匈奴老上单于14万骑兵犯边,李广以良家子弟应征入伍,随军出击匈奴。那次出征,李广靠着祖宗传下来的射箭本领,斩杀匈奴骑兵良多,风头大出。从此一路高升,先被拜为秩六百石的郎中,后又拜为秩八百石的骑常侍。汉景帝即位,又拜其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