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两更,第一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在日本,霸凌早就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认知,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几乎人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日本人把霸凌称为“いじめ”,直译为欺负之意。
看似平谈无奇的两字,但其分量却完全不输于中文的“霸凌”和英文的“bully”,甚至因为遭受霸凌而自杀,退学离职,患上抑郁症的人数比例比其他国家高得多。
根据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在2004年到2009年长达6年间进行的追踪调查(对象:中学生)得知,参与或遭受孤立c离间c谣言等校园欺凌的学生数在2004年达416,且在2006年升到803。
2015年6月5日,日本政府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日本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长达6年的跟踪调查中,近九成学生曾经遭遇校园欺凌。
这部白皮书称,校园欺凌多种多样,既有欺凌又有精神欺凌,既有暴力折磨又有网络围攻。
调查显示,从2007年度小学四年级到2013年度初中三年级的6年间,只有13的学生表示从未遭受校园欺凌,从未欺负过他人的学生只占127。另外,以半年为周期的调查显示,在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学生中,半数学生半年内曾遭受校园欺凌。
光看数据可能大家没有切身体会,但若是换成上学的时候,那个带厚重眼镜,长得不怎么好看,不怎么爱说话,成绩不怎么好,家境不怎么富裕,总被嘲笑的女孩子或男孩子,你就会切身感受到,校园暴力无处不在!
是的,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似乎每个群体都有这个一个供人揶揄的存在。他/她除了可能是上述那位,也可能是某个内向的胖子,也可能是因为瘦弱而显得“基里基气”的男生。
根据这么多年来有关对于“欺凌”现象的研究发现了一个让人遗憾的结论:青少年是最没有教养最自私的群体,因为很多人在那个年龄,还根本不知道尊严和尊重为何物。
所以青少年可以毫无罪恶感的欺凌弱者,而后面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熊家长熊老师”以“小孩子不懂事”为由保护着他们。
日本虽然拥有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可是在欺凌问题上,并没有比我们好多少,甚至某些情况下更加严重。
曾经日本拍摄过一部引起轰动的校园暴力电影,竟这一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电影其实就告诉大家一群毫无自我边界的青少年,可以做出多么可怕的事情——男主出生在一个长期得不到母亲重视的严苛家庭,并因为与众不同一直受到班级同学的排斥与欺凌,心理已经严重扭曲的男主先是在某天杀死了老师的女儿。
而后得知直树精神不稳定后,同班同学寄来了“慰问“的画,红色的几个大字用隐晦的方式写出是“杀人犯去死”。最终被欺凌至精神崩溃的直树挥刀杀死了自己的母亲。酿出了一幕幕惨剧。
欺凌在日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语言攻击,恶作剧,孤立,肢体攻击,勒索,简而言之可以分为4种:
口头:起难听的绰号c威胁c语言攻击c嘲讽。
身体:推搡揪头发c身体攻击c破坏物品c勒索钱财。
社交:孤立c传播流言c冷暴力。
网络:传播恶意内容c恶意评论c讯息电话骚扰。
而欺凌通常不会只限于以上单个维度,而是多从维度对受害者形成绞杀。
更可怕的是,欺凌行为的持续为渐渐把原本中立的人拉入欺凌群体,剩下的人为了害怕麻烦不闻不问,而让受害者彻底陷入彻底的无助之中。
最后受害者因为加害者人多势众而放弃抵抗,甚至觉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