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了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各诸侯可以拥兵,但必须随时听从子调遣,定期向子纳贡、朝贺;允许封侯世代承袭,并可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子对诸侯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权过问。毫无疑问,武王实行的封邦建国方略,相对于商朝那种原始邦林立的现象来,显然是一个进步。它确有统下于一尊的意义,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和加强。只可惜啊,武王姬发也是个短命鬼,他在克殷商三年后便驾崩了,时年四十五岁,葬于周陵,为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姜子牙的承诺兑现了,他陪伴了武王姬发短暂的一生,没过多久,建立齐国的姜子牙也随即去世,他一死,白鹤童子就将其魂魄送入了六道轮回,在经历了短暂的轮回后,被接回了昆仑玉虚宫,继续享受他的神仙生活去了。元始尊也因为姜子牙在封神一役中立下大功,异常优待他,时常给其开灶讲道,硬生生的将仙缘不深的姜子牙修为提升到了金仙境界,这让姜同学受宠若惊。姬发虽然死了,但他所立下的分封制度却延续了下来。各地诸侯国一开始的时候还相敬如宾,毕竟大家都是一个战壕的兄弟,彼此都认识,就算有了摩擦,也是和平解决。有的诸侯干脆来了个刀兵入库,马放南山,他们竟然真的以为各国可以和平共处!渐渐的,几代之后,众诸侯国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不是那么密切了,矛盾也越来越大,动辄就要刀兵相向,以拳头大来论理--!还好有个周子在,保持着下共主的威权,这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一些争端。但有识之士均能看出,周朝衰败日甚一日,已经不可逆转,下大乱只在旦夕之间。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至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周幽王的时候,这个哥们一系列倒行逆施的举措更是直接把周朝王室推倒了火山口--!周幽王贪婪**,不问政事,任用虢石父为卿士,执掌政事。虢石父为人奸佞乖巧,善于奉承,贪图财利,但周幽王却很重用他,因此引起百姓强烈不满。周幽王八年废嫡立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愤怒。但若只是如此,申侯就算大为愤怒,也绝不敢对周朝的下手,毕竟对方顶着个下共主的光环,一呼百应,若是直接开打,怕是凶多吉少,于是申侯继续等候,等周幽王继续犯错,最好搞得是下大乱,人心离散。周幽王也没让申侯失望,这厮继续一昏到底,挥起锄头自掘坟墓。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非常宠爱。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褒姒始终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再相信,渐渐不肯应召而来。三年后,申侯看准时机,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昏庸无能的周幽王死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没想到这些诸侯们前脚一走,犬戎后脚就又进来了,而且是经常进犯。当时,京师宫殿被焚毁,国库亏空,而且西边的很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边境烽火也是连年不息。于是,平王就与群臣商议迁都到洛邑。周公反对道:“不好!洛邑虽然居于下之中,但是四面受敌;而镐京呢,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国、蜀国,而且沃野千里,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府之国。现在,大王如果要舍弃镐京,迁都到洛邑,臣认为不可!”周平王回答:“朕也不想迁都啊,可是诸侯们纷纷来逼朕,他们千里迢迢来此救援,还得自己出粮出钱,并且还不是一回两回,如此这样来回折腾,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