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08.我们的近邻究竟是些什么人(第2/2页)  伙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部分中国人痛恨日本人也是很正常的,对反日抱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可以肯定的。

    中日之间的交往由来已久,不管是大秦帝国的徐福东去还是日本的遣唐使,不管是孙中山、蒋介石还是周恩来、郭沫若,不管是日本的纺织机械还是中国的织染技术,都是一种见证。尤其是1971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周恩来说了那句“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的概括以后,中日关系迅速升温,日本成为当时我国最好的友邦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所需的资金、经验、物资、和技术,相当大的部分都来自日本,日本对我国实行无息贷款、半卖半送的援助,当时中国人用的几乎都是日本电器,看的都是日本电影,崇拜的都是高仓健,满世界高呼的都是中日友好。

    不得不承认,日本人的凝聚精神造成了这个民族的封闭心理。日本人习惯抱团取暖,严重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这可能与他们学习的儒家文化的内敛性有关,从中也可以看出,同中华传统文化一样,大和民族的文化凝聚力是比较强的。所以,美国人赖肖尔在日本人一书中认为:“日本人一方面向球展示其**的经济力量,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襟狭窄的国民性格,这不但是一种讽刺,也可以说是一种悲剧吧!“古原慎太郎和盛田昭夫也在他们的那本影响很大的日本可以说“不“这本书中呼吁日本人应当成为世界主义者。

    其实不仅仅是日本人如此,中国人一旦到了海外,也有这样的习惯,满世界都有的中国城就是实例。不过坚固的凝聚力往往也导致自身的封闭,所以在亚洲国家“托福“考试平均成绩的调查中,菲律宾第一、日本倒数第一,我们则摇摆不定,先是跟着苏联老大哥学俄语,改革开放后学英语,三十年以后,为了扩大华语的影响,满世界的花巨资建孔子学校,教外国人学中文,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呢?

    不得不承认,每个民族都有自身局限的地方,所以不但有高桥敷的丑陋的日本人,还有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也有美国人写的丑陋的美国人。很多年以前,日本人拼命的学习中华文化,到了鸦片战争之后,我们的精英分子就一股脑的跑到日本去学习;到了改革开放,日元贷款建成了中国的宝钢,日商成了在中国投资的第一批掘金者。我们不仅在各种工业产品上很喜欢模仿日货,就是在文学创作上也喜欢向日本看齐,人家写了日本可以说不,我们就可以写中国可以说不,连电视剧的每集播出时间也是学的日本经验:从一小时缩短到四十五分钟甚至更短,为可以赚钱的广告腾出更多的空间。

    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是相当优秀的。就经济能力而言,日本人世界第一;就研发能力而言,日本同样是世界第一;就民族精神而言,19世纪以来,日本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一直在中国之上;就国家、社会、文化和道德的评价上,日本更是远远的把我们远远抛到后面,这也就说明在那个国家和那些人身上确实有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在对日本民族性的评价上,我们应该继续痛骂他们历史上的侵略暴行,但是绝不能停留在这个十分肤浅而已经过去的问题上驻足不前,周恩来在谈到中日关系上说过一句著名的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日本人说的,也是对我们中国人自己说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